胫腓骨骨折愈合受局部、全身、治疗及康复等多因素影响,局部因素包括骨折类型损伤程度、血液供应情况;全身因素有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治疗因素涉及固定不确切、手术操作不当;康复因素包含康复训练不当,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胫腓骨骨折愈合缓慢或出现其他不良情况。
一、局部因素
1.骨折类型与损伤程度
胫腓骨骨折的类型多样,如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碎成多块,血运破坏严重,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因为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受到较大影响,骨折断端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不利于新骨形成。例如,有研究表明,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时间较单纯横形骨折明显延长。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受到污染,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这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供,同时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开放性骨折后,细菌容易侵入骨折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干扰骨折愈合的正常进程。
2.血液供应情况
胫骨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分支,在中上1/3交界处进入胫骨,而中下1/3处胫骨的血供相对较差。如果胫腓骨骨折发生在胫骨中下1/3部位,由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骨折愈合往往比较慢。例如,该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可能比胫骨中上1/3部位的骨折延长数周甚至数月。
骨折端的血运破坏,无论是由于骨折时的暴力导致血管损伤,还是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嵌入等原因,都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得成骨细胞等难以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骨折愈合。
二、全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的胫腓骨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骼的代谢活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强,骨再生能力旺盛。例如,儿童胫腓骨骨折后,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明显的骨痂生长,愈合时间一般较成人短。而老年人的骨折愈合速度较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代谢功能减退,成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降低,骨质流失,骨的再生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进一步影响骨折愈合。
2.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骨折愈合。蛋白质是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蛋白质会导致成骨细胞合成不足;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钙会使骨的强度和硬度降低;维生素C参与胶原的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缺乏都会干扰骨折愈合的过程。例如,长期素食且日照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胫腓骨骨折的愈合。
3.基础疾病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高血糖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同时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液循环受阻,骨折部位的血供受到影响,而且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成骨细胞的生长和骨基质的形成。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非糖尿病患者。
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代谢率降低,骨代谢也会受到影响,骨形成减少,从而使骨折愈合缓慢。甲状腺激素对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干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
三、治疗因素
1.固定不确切
如果胫腓骨骨折的固定装置不稳定,骨折断端存在微动,会干扰骨折愈合的过程。例如,外固定架固定时,如果固定针松动或者外固定架的连接部件不稳定,骨折断端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就会影响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愈合。微动会刺激骨膜下成骨,但过度的微动则会破坏已经形成的骨痂。
2.手术操作不当
手术中对骨折端的过度剥离,会进一步破坏骨折部位的血供。在进行胫腓骨骨折手术时,如果广泛剥离骨膜,会损伤骨折端周围的营养血管,导致局部血运进一步减少,影响骨折愈合。另外,内固定物的放置不合理,如内固定物对骨折端产生压迫,或者内固定物的位置不当影响骨折端的接触和稳定,也会导致骨折愈合缓慢。例如,内固定物突出于骨皮质表面,可能会刺激周围软组织,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
四、康复因素
1.康复训练不当
过早或过晚进行康复训练都可能影响胫腓骨骨折的愈合。过早进行康复训练,骨折断端可能受到过度的应力,导致骨折移位或者影响骨痂的形成;过晚进行康复训练,则可能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例如,在胫腓骨骨折后的早期,如果进行过于剧烈的负重训练,可能会使骨折部位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不合理,也会影响骨折愈合。例如,康复训练强度过大,可能会引起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不利于骨折愈合;而康复训练强度过小,则不能有效地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也可能间接影响骨折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