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不稳定与解剖结构异常(股骨髁发育不良、髌骨发育异常)、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股四头肌内侧头力量不足、腘绳肌等其他肌肉异常)、创伤因素(急性创伤、慢性创伤)、其他因素(肥胖、内分泌因素)相关。
解剖结构异常
股骨髁发育不良:股骨髁的形态、大小等发育异常会影响髌骨的正常位置和运动轨迹。例如,股骨外髁发育不良时,髌骨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向外侧移位。从解剖学角度看,正常的股骨髁形态有助于髌骨稳定在滑车沟内,异常的发育会破坏这种稳定结构。不同性别在股骨髁发育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和女性的股骨髁形态本就有别,若女性出现股骨髁发育不良相关情况,更易引发髌骨不稳定。对于儿童来说,股骨髁的发育尚未成熟,若存在发育异常,随着生长发育,髌骨不稳定的问题可能会逐渐显现。
髌骨发育异常:髌骨本身的形态、大小等异常可导致不稳定。比如髌骨倾斜、髌骨发育过小等。髌骨的正常形态是其稳定在滑车沟内的基础,发育异常会使髌骨在膝关节活动时无法处于正常位置,增加不稳定的风险。在不同年龄阶段,髌骨发育异常的表现和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时期髌骨发育尚不完善,若存在发育异常,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长和功能;成年人的髌骨发育已成熟,但若本身存在异常,会直接导致膝关节功能受限,引发髌骨不稳定相关症状。
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
股四头肌内侧头力量不足:股四头肌内侧头在维持髌骨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当股四头肌内侧头力量减弱时,无法有效地将髌骨拉向内侧,导致髌骨容易向外侧移位。例如,长期缺乏针对性的锻炼、受伤后康复不当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股四头肌内侧头力量不足。不同性别中,女性可能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股四头肌内侧头力量不足的情况。在年龄方面,儿童时期股四头肌还在发育阶段,若运动不当等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力量不足;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也可能逐渐下降,若不注意锻炼,股四头肌内侧头力量不足的风险增加。
腘绳肌等其他肌肉异常:腘绳肌等膝关节周围其他肌肉的异常也会影响髌骨稳定。例如,腘绳肌紧张可能会牵拉髌骨,影响其正常位置。肌肉力量的平衡对于膝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任何一块肌肉的异常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进而导致髌骨不稳定。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容易失衡,包括腘绳肌等,增加髌骨不稳定的风险。对于有膝关节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膝关节损伤,在康复过程中若没有正确锻炼相关肌肉,也容易出现肌肉力量失衡,引发髌骨不稳定。
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膝关节遭受急性创伤,如车祸伤、运动损伤等,可能直接导致髌骨周围的结构损伤,如髌骨脱位、髌骨骨折等,从而引起髌骨不稳定。例如,运动中突然的扭转、撞击等外力作用,可能使髌骨脱离正常位置,造成创伤性髌骨不稳定。不同性别在创伤发生的场景上可能有差异,男性可能更多参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发生急性创伤的概率相对较高;女性在日常活动中若运动姿势不当等也可能发生创伤。对于儿童来说,急性创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骨骼、肌肉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恢复过程和对髌骨稳定的影响可能与成年人不同。
慢性创伤:长期反复的微小创伤也可导致髌骨不稳定。例如,过度使用膝关节的运动,如长跑、跳跃等运动项目,长期下来会使髌骨周围结构逐渐出现损伤,引发髌骨不稳定。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从事需要频繁膝关节屈伸运动的职业人群,如运动员、舞蹈演员等,更容易受到慢性创伤的影响,导致髌骨不稳定。在年龄方面,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且运动活跃,若运动方式不当,更容易因慢性创伤出现髌骨不稳定问题;成年人长期的职业性或运动性劳损也可能引发慢性创伤相关的髌骨不稳定。
其他因素
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尤其是髌骨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髌骨不稳定。肥胖人群膝关节的力学环境发生改变,髌骨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位置异常。不同性别中,女性肥胖的比例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无论男女,肥胖都会对膝关节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儿童肥胖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肥胖儿童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随着成长,发生髌骨不稳定的风险也会增加。
内分泌因素: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膝关节周围组织的代谢等,进而与髌骨不稳定相关。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导致肌肉力量改变等,间接影响髌骨稳定。不同性别在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概率上可能有差异,女性由于生理周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一些内分泌相关问题,从而影响髌骨稳定。在年龄方面,青春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人体内分泌变化较大,若出现内分泌异常,可能增加髌骨不稳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