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多种症状表现,腹痛是最主要症状,多突然发作、程度剧烈、持续久且可向腰背部放射;多数患者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缓解;多有不同程度发热,重症者可高热;病情重时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常存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还可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如呼吸系统可致呼吸困难等,肾脏可致少尿等,消化系统可致腹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及特殊生理状态患者病情更复杂。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性质多为持续性绞痛、刀割样痛或胀痛等,常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稍缓解。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的止痛措施难以缓解。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9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且疼痛特点具有上述特征。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儿童中,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比如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表现来提示腹痛。有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胆道疾病等病史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能更具隐匿性或表现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在腹痛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一般来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可达70%-80%左右。
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可能是比较突出的首发症状之一,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呕吐可能会比较频繁,需要注意防止脱水等并发症。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因为妊娠反应等因素而被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三)发热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为中度发热,但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发热是由于胰腺炎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一般在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病情较重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可达数天甚至数周。
儿童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高热容易引起惊厥等并发症,所以对于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热,需要积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老年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病情。
(四)低血压和休克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主要是由于胰腺坏死、感染等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另外,胰酶激活引起的心肌抑制因子等也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进一步加重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例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15%-20%会出现休克表现。
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出现休克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预后相对更差,需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等抢救措施。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休克时,处理更为复杂,需要兼顾胎儿和母亲的情况。
(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患者常存在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这是因为呕吐、胃肠引流等丢失大量消化液,以及炎症导致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同时,酸碱平衡失调也较为常见,多为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酸性代谢产物产生过多,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导致酸性物质排出障碍。例如,患者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降低,pH值下降等。
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更容易发生且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指标,及时进行纠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可能会更加复杂,因为糖尿病本身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电解质平衡,需要综合考虑进行调整。
(六)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表现
呼吸系统: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由于炎症介质引起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导致肺部病变。患者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影等改变。
肾脏:可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不全表现,主要是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缺血以及胰酶、毒素等对肾脏的直接损害。
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腹胀、肠麻痹等,是因为腹腔内炎症刺激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
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处于衰退状态,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时,恢复相对困难,需要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时,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对病情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