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结核症状多样,消化系统有腹痛(多在右下腹)、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包块;全身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午后明显)、盗汗、消瘦乏力,因个体差异症状不典型,有相关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且要加强营养支持。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较为常见,多位于右下腹,这是因为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疼痛性质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有时在进食后会加重,可能与进食引起的胃肠蠕动或回盲部病变刺激有关。
腹泻与便秘交替:早期肠道功能紊乱,可表现为腹泻,粪便多呈糊状,无脓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腹泻是由于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以及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起;而便秘可能是因为病变肠段痉挛、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腹部包块:部分患儿可触及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质地中等,比较固定,伴有轻度或中度压痛。这是因为肠壁炎症和周围组织粘连,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融合成团所致。
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午后较为明显,也可出现弛张热或稽留热。发热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儿童身体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感染后更易出现发热表现。
盗汗:夜间或睡醒时出汗较多,与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机体虚弱有关。儿童新陈代谢旺盛,盗汗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
消瘦、乏力:由于结核杆菌在体内繁殖消耗机体能量,且患儿食欲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摄入不足,从而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儿童肠结核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儿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有结核病史等情况时,应高度怀疑肠结核,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因为其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高,而肠结核会影响营养吸收,合理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