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是房颤的一种类型,持续7天以上难自行转复需医疗干预,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其临床特点与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相关,诊断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需与其他心室律不规则心律失常鉴别。
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持续性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心肌细胞老化等因素可能促使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为持续性。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持续性房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生活方式因素与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相关。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增加房颤发生及转为持续性的风险;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基础疾病因素:许多基础疾病是持续性房颤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房重构,包括心房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等,使心房电生理特性改变,容易引发房颤并使其维持为持续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可影响心肌电活动,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且易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减退,心房内压力增高,也容易导致房颤持续存在。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典型的房颤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更长时间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阵发性发作的持续性房颤。此外,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房大小、心室功能等,帮助了解是否存在心房重构等情况,对持续性房颤的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可引起心室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相鉴别,如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通过详细的心电图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基础疾病等进行鉴别。例如,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与房颤有一定差异,可通过P波的形态等进行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