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厌食症在进食行为方面表现为食量明显减少、进食抗拒;伴随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精神状态改变、消化系统相关表现等;不同月龄婴儿有不同特点,小月龄婴儿奶量大幅下降等表现突出,较大月龄婴儿对辅食抗拒更明显且易营养不均衡;家长需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持续不改善或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要营造好进食环境等促进婴儿正常进食生长发育。
进食抗拒:表现为对喂奶或喂食表现出明显的抗拒行为,如扭头、哭闹、将食物吐出等。这可能是因为婴儿对食物的味道、口感不适应,或者存在口腔不适等情况,但更主要的是其食欲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对进食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添加辅食时,原本可以接受某种新食物,患厌食症后却拒绝接受该食物,甚至对所有食物都有抗拒表现。
伴随症状方面
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由于进食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婴儿体重增长会明显低于正常生长曲线。对于0-12个月的婴儿,正常情况下体重每月应有一定的增长幅度,若患厌食症,体重可能长时间维持在原水平或增长极为缓慢。这是因为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支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长期如此会影响婴儿的身高、智力等多方面的发育。
精神状态改变:部分厌食症婴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因为营养缺乏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婴儿感觉不适,从而精神状态不佳。例如婴儿可能原本活泼好动,患病后变得不爱玩耍,总是哭闹且难以安抚。
消化系统相关表现: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进食量减少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相对不足,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比如出现腹胀时腹部膨隆,用手触摸有胀满感;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腹泻则是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
不同年龄段婴儿的特点
小月龄婴儿(0-6个月):主要以奶为主食,厌食症表现更突出的是奶量大幅下降,可能还会伴有口腔黏膜的一些表现,如口腔黏膜颜色改变等,这与婴儿口腔的发育及对奶的适应情况有关。同时,由于月龄小,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会更明显地影响其生长发育指标,需要密切关注体重、身长等的监测。
较大月龄婴儿(6个月以上):随着添加辅食,除了奶量减少外,对辅食的抗拒更为明显,而且可能因为辅食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均衡的情况更易出现。比如可能缺乏某些维生素或矿物质相关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贫血相关的面色苍白等,这与较大婴儿开始接触多种食物,而厌食症影响了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关。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儿厌食症,家长需高度重视。要密切观察婴儿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面色、二便等情况。如果发现婴儿厌食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1-2周仍未改善,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加重等,应及时就医。在日常护理中,要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尽量规律喂食,避免在婴儿过度哭闹或玩耍后立即喂食,同时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性状适合婴儿的月龄阶段,以促进婴儿正常进食和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