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早期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疼痛(多为隐痛、钝痛且进行性加重,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因肿瘤刺激或压迫神经、组织及破坏骨质结构致痛)、脊柱活动受限(屈伸等活动范围减小,因肿瘤影响脊柱解剖结构和力学稳定性,周围组织保护性痉挛进一步限制)、局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浅表部位肿瘤易出现,儿童及有既往脊柱病史者需重视,因肿瘤增殖形成肿块)、神经功能障碍相关表现(脊髓受压可致肢体麻木、无力,神经根受压可致相应区域疼痛、麻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
特点:是脊柱肿瘤早期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隐痛、钝痛,且往往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可能在休息时出现,也可在活动后加重。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脊柱肿瘤引起的疼痛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被忽视,成人则可能更易察觉疼痛变化。例如,青少年脊柱肿瘤患者可能起初只是偶尔腰背疼痛,易被误认为是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频繁且程度加重。
机制:肿瘤生长过程中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导致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发疼痛感觉。肿瘤破坏脊柱骨质结构,使脊柱稳定性下降,活动时进一步刺激周围组织,也会加重疼痛。
脊柱活动受限
表现:患者会感觉脊柱的屈伸、侧弯、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这是因为肿瘤侵犯脊柱椎体、附件等结构,影响了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力学稳定性。比如,患者原本可以轻松弯腰拾物,随着脊柱肿瘤的发展,弯腰动作会变得困难,且活动时可能伴有疼痛加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早期脊柱活动受限可能更易被察觉与自身以往活动能力对比,而sedentarylifestyle的人群可能较晚发现。
机制:肿瘤组织占据脊柱空间,破坏椎体骨质,使得脊柱在活动时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也会因肿瘤刺激而出现保护性痉挛,进一步限制脊柱活动。
局部包块
情况:部分脊柱肿瘤患者可在病变局部触及包块。若肿瘤生长在脊柱浅表部位,如某些原发的脊柱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早期,可能在体表摸到异常隆起。儿童脊柱肿瘤出现局部包块时需格外重视,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脊柱部位是否有异常隆起。对于有既往脊柱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局部包块更要警惕肿瘤复发等情况。
机制:肿瘤组织增殖形成肿块,突破周围组织限制后在体表或深部可被触及,其质地、大小等因肿瘤性质不同而有差异,良性肿瘤包块通常边界较清、活动度相对较好,恶性肿瘤包块可能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等。
神经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脊髓受压表现:当肿瘤压迫脊髓时,早期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例如,肿瘤压迫脊髓导致相应节段支配的肢体感觉减退,患者可能感觉肢体有蚁行感、针刺感等异常感觉,同时肌肉力量逐渐下降,表现为持物不稳、行走费力等。不同年龄人群脊髓受压后的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脊髓受压症状可能被掩盖或与基础疾病症状混淆;儿童脊髓受压则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神经功能,如影响下肢运动发育等。
神经根受压表现:若肿瘤压迫神经根,会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等。比如,腰椎神经根受压可能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可从腰部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对于有长期不良姿势或腰部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出现神经根受压表现时更要排查脊柱肿瘤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