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体位引流、呼吸训练)、抗感染治疗(据病原体选药)、氧疗(据缺氧情况选方式)、营养支持(评估营养状况制定方案)及预防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预防),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等需特殊考虑相关细节以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一、一般治疗
1.体位引流
对于能够配合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当的体位,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上,借助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例如,病变在肺上叶,可取坐位或半坐位;病变在下叶背段,患者应取俯卧位,床脚抬高30-50cm。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协助调整合适体位,要注意避免因体位不适导致患儿不配合。
2.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鼓励患者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对于儿童患者,要耐心教导正确的咳嗽方法,可通过示范、鼓励等方式帮助其掌握。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痰液排出。
二、抗感染治疗
1.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
首先要明确病原体,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手段。如果是细菌感染,常见的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等)、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对其有较大毒副作用的药物。例如,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应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且适合儿童的抗生素。
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三、氧疗
1.缺氧评估与氧疗方式选择
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等评估患者缺氧情况。对于有缺氧表现(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给予氧疗。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一般为1-3L/min;对于病情较重、缺氧明显的患者,可采用面罩吸氧等方式。在给儿童患者氧疗时,要注意氧流量的控制,避免氧流量过大对儿童呼吸道等造成不良影响,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合适的氧流量,确保氧疗安全有效。
四、营养支持
1.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方案制定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清蛋白等指标。坠积性肺炎患者由于疾病消耗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进食的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可考虑鼻饲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更为重要,要确保其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五、预防并发症
1.压疮预防
对于长期卧床的坠积性肺炎患者,要注意预防压疮。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合适的床垫,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2.深静脉血栓预防
长期卧床患者还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年龄较大、活动受限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应注意适当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