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创伤性关节炎会引发疼痛(持续性疼痛且特定动作诱发加重)、肿胀(关节不同程度肿胀)、僵硬(晨起或静止后僵硬,活动后改善但活动量大又加重)、活动受限(活动范围减小、步态异常)、压痛(局部特定部位明显压痛),晚期还可能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等畸形,儿童患者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特定动作诱发疼痛:在上下楼梯、下蹲、跪地等动作时,疼痛会显著加重。这是因为这些动作会使膝盖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增加,或者对受损的关节结构产生更大的压力。比如,一位有过膝盖扭伤经历的中年人,在下楼梯时会明显感觉到膝盖疼痛,影响其正常的行走步态。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关节就有一定退变基础,再加上创伤因素,在进行上述动作时疼痛更为突出。
肿胀
关节肿胀:膝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膝盖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关节内炎症反应导致滑膜组织充血、渗出增加,进而引起关节腔积液。急性创伤后引起的关节炎,肿胀可能会比较明显,皮肤外观上可见膝盖部位饱满,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儿童患者若发生膝盖创伤后关节炎,也可能出现肿胀情况,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膝盖比另一侧明显肿大。
僵硬
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僵硬:早晨起床后或者长时间坐着、躺着静止不动后,膝盖会出现僵硬感,活动时会感觉不灵活。这种僵硬感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活动后会逐渐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僵硬时间可能会延长。例如,一些老年人在清晨起床后,膝盖会发僵,需要慢慢走动一会儿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度。对于有膝盖创伤史的年轻患者,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影响其日常的活动开始阶段。
活动后僵硬改善情况:活动后僵硬会有所改善,但如果活动量过大,又会导致僵硬再次出现或者加重。比如,一位患有膝盖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上午活动量较小时膝盖僵硬感明显,经过适当活动后僵硬缓解,但中午长时间行走后,下午膝盖又会出现僵硬不适。
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患者的膝盖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弯曲和伸展。比如,正常情况下膝盖可以弯曲到135°左右,而患者可能只能弯曲到100°甚至更小,伸展时也可能达不到正常的角度。儿童患者若出现膝盖创伤性关节炎,会影响其正常的肢体活动,如无法正常下蹲、跳跃等,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活动能力。
步态异常:由于膝盖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患者的步态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跛行,走路时膝盖不敢用力,身体会向一侧倾斜等。例如,一位膝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走路时步伐变小,膝盖部分弯曲,呈现出典型的跛行步态,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力学改变,引发腰部等其他部位的不适。
压痛
局部压痛:在膝盖的特定部位存在明显压痛,常见的压痛部位有关节间隙、髌骨周围等。用手指按压这些部位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疼痛。比如,在膝盖的内外侧关节间隙处按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会有较强烈的痛感。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压痛检查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痛苦,但仍可发现相应部位的敏感表现。
畸形
晚期畸形表现:在疾病晚期,可能会出现膝盖畸形,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等。膝内翻表现为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膝外翻则是两膝能靠拢而两足内踝不能相碰。老年人由于长期的膝盖创伤性关节炎,加上年龄增长导致的关节退变加重,更容易出现畸形。儿童患者若在生长发育阶段发生膝盖创伤性关节炎,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下肢畸形,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