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包括急症和亚急症,需通过多种方式明确诊断与评估,一般处理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降压治疗要选合适药物并控制速度,针对靶器官损害如合并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需相应处理,妊娠期和老年高血压危象有特殊注意事项,要综合多方面进行处理。
一、识别与评估
1.明确诊断: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一般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有靶器官急性损害的表现,如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急性损害,患者可有头痛、胸闷等症状。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头颅CT等)来明确诊断及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比如高血压急症患者常因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异常,通过生命体征监测能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一般处理
1.卧床休息: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精神紧张,减少机体耗氧量,有助于血压下降。比如老年患者本身活动耐力差,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脏负荷。
2.吸氧:对于存在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例如高血压急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吸氧可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3.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药和补充液体等。对于需要快速降压的患者,静脉通道能保证药物及时输入体内。
三、降压治疗
1.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常用的有硝普钠,可直接扩张动静脉,迅速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高血压急症,但需密切监测血压调整剂量;硝酸甘油,主要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大动脉,常用于高血压急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情况;拉贝洛尔,兼具α受体和β受体阻断作用,对胎儿影响较小,适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急症等特殊人群。
2.控制降压速度:高血压急症患者降压需适度,一般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小时内)血压控制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25%,在随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约160/100mmHg左右,若能耐受,数小时后进一步降至正常水平。比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急症的患者,降压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需缓慢降压。
四、针对靶器官损害的处理
1.高血压急症合并急性左心衰:除降压外,需给予利尿药物(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使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心脏前后负荷,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例如呋塞米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容量负荷,缓解左心衰症状。
2.高血压急症合并主动脉夹层:需立即给予强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主动脉壁剪切力,同时需请外科等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等。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高血压急症: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在降压过程中密切监测胎儿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生长受限的药物。因为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状况特殊,药物选择需兼顾母体血压控制和胎儿安全。
2.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减退,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避免出现脑灌注不足等情况,同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导致老年人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