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需个体化,综合患者年龄、病史、发作频率及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刺激迷走神经法、直流电复律)、药物治疗(腺苷、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及电生理治疗(射频消融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特殊人群如儿童与青少年、孕妇、老年人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及手术风险。此外,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与定期随访、患者教育同样重要。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发作频率及症状严重程度综合选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电生理治疗三类。
1、非药物治疗
(1)刺激迷走神经法: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间短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常见方法包括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呼气)、按摩颈动脉窦(需专业医生操作,避免过度按压)、诱发恶心或面部浸冰水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成功率约20%~50%。
(2)直流电复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衰)的患者。通过体外或体内电击终止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需注意电复律可能引发短暂心律失常或皮肤灼伤,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2、药物治疗
(1)腺苷:为首选药物,通过快速静脉注射终止心动过速。作用机制为短暂阻断房室结传导,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效快(数秒至数分钟),但可能引发短暂呼吸困难、面部潮红等副作用。
(2)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适用于无严重心衰或低血压的患者,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终止心动过速。需注意维拉帕米禁用于左心室功能不全或严重低血压患者。
(3)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通过减慢心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终止心动过速。适用于无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4)洋地黄类药物(如西地兰):适用于合并心衰的患者,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传导终止心动过速。但起效较慢,且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3、电生理治疗
(1)射频消融术:为根治PSVT的首选方法,通过导管定位并消融异常传导通路,成功率达95%以上。适用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术后需短期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
(2)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适用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有猝死风险的患者,通过监测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与青少年:PSVT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多与先天性心脏传导通路异常有关。治疗首选刺激迷走神经法或腺苷,射频消融术需根据年龄、体重及心脏结构谨慎选择,避免损伤正常传导系统。
2、孕妇: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腺苷或β受体阻滞剂可能为首选,但需监测胎儿心率。射频消融术可在妊娠中期(14~28周)谨慎进行,需多学科协作。
3、老年人: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治疗需兼顾原发病。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需从小剂量起始,避免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4、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肌病、瓣膜病等,治疗需优先控制基础疾病。射频消融术需评估心脏功能及手术风险,避免诱发心衰或心律失常风暴。
三、生活方式与预防
1、避免诱发因素:如过量咖啡因、酒精摄入,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2、定期随访:尤其是有反复发作史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患者教育:了解PSVT的发作特点及应急处理方法(如Valsalva动作),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腺苷喷雾剂,需遵医嘱)。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个体化,非药物治疗为首选,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电生理治疗为根治手段。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药物及手术风险,生活方式调整与定期随访同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