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症又称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反应致囊粘连挛缩引起,病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外伤、其他疾病等,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有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和年轻人治疗康复有不同注意事项,综合措施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
年龄因素: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弹性降低、韧性减弱,更容易发生炎症和粘连。年轻人相对发病率较低,但如果有肩部过度使用等情况也可能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如从事需要反复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的工作(如画家、钳工等),或长期姿势不良,使肩关节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容易引发肩周炎症。此外,长时间缺乏肩部活动,如上肢骨折后长时间固定肩关节,也会增加肩周炎症的发生风险。
肩部外伤:肩部曾有过骨折、脱位等外伤史,在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容易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进而引发肩周炎症。
其他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与肩周炎症的发生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可能会影响肩关节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导致软组织代谢紊乱,增加肩周炎症的发病几率。
临床表现
疼痛:疼痛是肩周炎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初期疼痛往往较轻,呈间歇性,以后逐渐加重,可为钝痛、刀割样痛,且疼痛可放射至颈部、肘部等部位。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患者常因疼痛而从睡眠中痛醒。
活动受限: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等动作受限最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发现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这些基本动作。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将手臂举过头顶去梳理头发,或者难以将手臂背后去扣内衣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肩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肩关节的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例如,检查肩关节外展时的活动度,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外展可达到90°-180°,而肩周炎症患者外展活动度会明显减小。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肩关节的骨折、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可发现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等情况。MRI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关节囊的增厚、粘连,肌腱的损伤等,对肩周炎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与康复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以促进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康复锻炼是肩周炎症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如钟摆运动、爬墙运动等。钟摆运动是让患者弯腰垂臂,患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和画圈运动,以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爬墙运动则是患者面对墙壁,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以达到增加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度的目的。
药物治疗: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选择,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症状加重。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和难度。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年轻人:年轻人如果患病,多与过度使用肩部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在治疗康复过程中除了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和必要的治疗外,要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和工作姿势,避免再次过度使用肩关节,防止病情复发。
肩周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正确的诊断和综合的治疗康复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