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术后康复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还涉及手术相关因素和心理因素。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防肌萎缩,中期增活动度,后期进一步强化;物理治疗有热敷、超声波、低频电刺激等;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僵硬,心理因素也会对康复产生作用,需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中期康复(术后2-6周):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可在医护人员或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患者平卧,家属或治疗师帮助缓慢屈伸膝关节,从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也可开始进行主动助力屈伸训练,患者自己用力收缩肌肉,同时借助外力辅助完成膝关节屈伸。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关节疾病的患者,需更谨慎地调整训练角度和力度;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康复速度相对较慢,要耐心逐步增加活动度。
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进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训练,患者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自己屈伸膝关节,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还可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屈曲,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从较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次保持1-3分钟,每天3-4次。随着康复进展,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等,增强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较快达到正常活动范围,而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
物理治疗
热敷:术后2周后可适当进行热敷,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敷于膝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改善膝盖僵硬情况。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皮肤感觉可能异常,更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后不易察觉而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对热敷的反应,确保安全。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僵硬状态。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能深入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在进行超声波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治疗参数,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其组织对超声波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进行个性化调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超声波治疗。
低频电刺激:低频电刺激可刺激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功能。通过电极片放置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上,产生低频电流刺激。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神经肌肉功能减退,低频电刺激有助于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儿童患者在进行低频电刺激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技巧:如果是手术导致的膝关节僵硬,可能与手术中软组织的处理、骨折复位固定方式等有关。精准的手术操作,如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可减少对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僵硬的发生风险。如果手术中软组织剥离过多,会影响膝关节的血运和组织修复,增加僵硬的可能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不同,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感染会导致膝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引起粘连等情况,从而导致膝盖僵硬。如果发生术后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感染造成的组织粘连等问题。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更高,要严格控制血糖,加强术后伤口的护理;儿童患者术后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更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心理因素
情绪影响:膝盖僵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影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效果。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轻松的康复环境,减少其对康复训练的恐惧心理;成年患者也要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因膝盖僵硬带来的心理负担,以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