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约80%的呼吸困难(因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致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70%-80%的胸痛(胸膜炎性或心绞痛样)、常小量咯血(肺组织梗死致肺泡壁毛细血管破裂)、约11%-20%的晕厥(心输出量骤降致脑供血不足)、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及心悸、咳嗽、发热等其他症状;儿童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常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长期久坐人群易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致肺栓塞且症状易被忽视;吸烟者因血管内皮损伤等易患肺栓塞且症状易被慢性肺部疾病干扰。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是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0%。多为突然发生,程度可轻可重。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肺栓塞后,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增快。例如,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突然感觉气短,无法像往常一样轻松呼吸。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老年人可能原本有基础肺部疾病,肺栓塞后呼吸困难症状会更易被忽视或加重。
(二)胸痛
也是常见症状,约占70%-80%。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多由于肺组织缺血、梗死,刺激胸膜引起,疼痛部位多位于患侧胸部,可随呼吸运动加重;心绞痛样胸痛则是因为肺栓塞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导致,疼痛性质类似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在性别方面,男女均可发生,但由于生理结构等差异,表现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身体状态不同对胸痛的感受和表述有所不同。
(三)咯血
常表现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发生机制是肺栓塞后肺组织梗死,肺泡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例如,患者可能咯出少量鲜红色血丝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咯血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与基础疾病的咯血表现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四)晕厥
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首发症状,约占11%-20%。主要是由于肺栓塞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常见于较大面积的肺栓塞患者。对于儿童,晕厥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评估和处理;对于老年人,可能与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相关,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后考虑肺栓塞的可能。
(五)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这是由于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明显,导致精神上的高度紧张。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感觉即将面临死亡。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长期久坐人群等,发生肺栓塞后,这种精神方面的症状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其他症状
1.心悸:可能是由于肺栓塞引起心脏功能改变,如心率失常等导致。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等。
2.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是因为肺栓塞后气道反应性改变或肺组织受刺激引起。
3.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机制可能与肺组织梗死、坏死物质吸收等有关。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儿童
儿童急性肺栓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常见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肺栓塞对其机体的影响更为显著且表现不典型,需要儿科医生高度警惕,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判断。
(二)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常不典型,可能缺乏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等表现,而以意识障碍、晕厥、低血压、右心衰竭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这是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栓塞的症状容易被基础疾病掩盖。同时,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较差,对疼痛等刺激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导致症状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1.长期久坐人群: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的人,由于长时间不活动,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肺栓塞的风险。一旦发生肺栓塞,可能在久坐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但由于久坐的常见性,其症状可能被忽视或误判为久坐引起的普通不适。
2.吸烟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流变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吸烟者发生肺栓塞时,其症状可能与非吸烟者相似,但由于长期吸烟导致的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可能会干扰对肺栓塞症状的判断,需要仔细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