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等可反映应激及缺氧等情况;生化检查中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可反映代谢及器官功能状况;心肌损伤标志物中CK-MB、肌钙蛋白可提示心肌损伤;凝血功能检查中PT、APTT可反映凝血功能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各指标正常范围有差异。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意义:心脏骤停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会有变化,白细胞增多通常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例如,在心脏骤停复苏后,若合并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白细胞正常范围有所差异,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一般是(4-10)×10/L,儿童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新生儿白细胞正常范围约(15-20)×10/L,1岁以内约(11-12)×10/L等。
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意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氧携带能力和贫血情况。心脏骤停可能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影响红细胞相关指标。如果患者存在失血等情况,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会降低。对于不同性别,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约(4.0-5.5)×1012/L,血红蛋白约120-160g/L;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约(3.5-5.0)×1012/L,血红蛋白约110-150g/L。不同年龄人群也有差异,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会逐渐接近成人范围。
二、生化检查
1.血糖
意义:心脏骤停患者血糖可能出现异常,高血糖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而低血糖也可能存在。血糖水平异常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等。正常血糖范围空腹时一般是3.9-6.1mmol/L,餐后血糖会有所升高但一般不超过7.8mmol/L。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心脏骤停时血糖情况可能更为复杂,糖尿病患者可能本身血糖控制不佳,心脏骤停后血糖波动更大。
2.电解质
钾离子:正常范围是3.5-5.5mmol/L。心脏骤停可能导致钾离子紊乱,高钾血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低钾血症也会对心脏电生理产生影响。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正常范围基本相似,但儿童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钠离子:正常范围是135-145mmol/L。钠离子紊乱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等,心脏骤停时可能因补液等情况导致钠离子异常。
钙离子:正常范围是2.25-2.58mmol/L。钙离子对心肌收缩等有重要作用,心脏骤停时钙离子代谢可能出现异常。
3.肝肾功能相关指标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心脏骤停后可能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影响肝功能,ALT和AST升高提示肝细胞可能受损,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胆红素代谢异常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部分肝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
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等。心脏骤停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不同年龄人群肾功能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相关指标与成人有别。
三、心肌损伤标志物
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意义:是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心脏骤停如果导致心肌缺血损伤,CK-MB会升高。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25U/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
2.肌钙蛋白(cTn)
意义:也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心脏骤停后心肌细胞受损时,肌钙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cTnI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0.04ng/ml,cTnT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0.1ng/m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不同)。不同年龄人群肌钙蛋白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儿童的肌钙蛋白水平与成人有差异,需根据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来判断。
四、凝血功能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PT)
意义: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因应激、出血等情况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正常参考值一般在11-14秒之间(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意义: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心脏骤停时如果存在凝血功能异常,APTT会发生变化。正常参考值一般在25-35秒之间(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不同年龄人群的凝血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凝血因子活性等与成人不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需结合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