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与哮喘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特点上存在差异。过敏性咳嗽是接触过敏原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非感染性炎症,主要为刺激性干咳;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喘息等典型症状。诊断分别依据不同表现及检查,治疗上过敏性咳嗽重避过敏原和抗组胺药,哮喘需长期控炎及用舒张剂等,儿童和老年人在各自情况上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咳嗽:是一类与接触过敏原相关的咳嗽,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过敏原后,气道出现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但尚未达到哮喘的严重程度。多与变应原刺激有关,比如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易诱发。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等。除了过敏原刺激外,还与遗传因素等有关,遗传易感性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差异
过敏性咳嗽: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多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夜间及晨起时咳嗽可能较为明显,一般不伴有喘息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在病情迁延或合并其他因素时会出现轻微气道痉挛表现。例如,对花粉过敏的儿童,在花粉季节接触花粉后会频繁出现干咳。
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除了有咳嗽症状外,喘息是其较为突出的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喘息等症状的表现也不同,轻度哮喘可能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喘息,重度哮喘则会持续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比如儿童哮喘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不仅会咳嗽,还会出现呼吸急促、胸廓起伏明显等喘息表现。
三、诊断方面的区别
过敏性咳嗽: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患者有长时间的刺激性干咳,多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如近期接触过花粉、宠物毛发等,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咳嗽的疾病,如感染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支气管激发试验一般呈阴性,或者气道高反应性程度相对较轻。例如,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每次咳嗽都与接触特定过敏原相关,且相关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可初步考虑过敏性咳嗽。
哮喘: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等。肺功能检查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等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结合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症状可诊断为哮喘。例如,儿童哮喘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时,可发现气道阻塞的相关指标异常,结合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表现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上的不同
过敏性咳嗽:治疗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明确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接触。同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抗组胺药物能缓解过敏相关的咳嗽症状,如氯雷他定等药物,对于缓解过敏性咳嗽有一定效果,但一般不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针对哮喘的典型治疗药物。例如,对尘螨过敏的儿童,家长应经常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寝具等避免接触尘螨,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
哮喘:治疗需要长期控制炎症,常用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来减轻气道炎症,还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喘息等症状。对于哮喘患者,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要长期管理,定期评估病情。比如儿童哮喘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要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五、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过敏性咳嗽可能更多与接触室内外过敏原有关,如室内的尘螨、宠物皮屑,室外的花粉等,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儿童哮喘则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哮喘病史,儿童患哮喘的风险较高。在护理方面,儿童过敏性咳嗽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儿童哮喘要注意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如剧烈运动、接触过敏原等,同时要按照医生要求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诊。
老年人:老年人过敏性咳嗽可能与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有关,如冬季接触冷空气、花粉等,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老年人哮喘可能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环境因素等有关,由于老年人肺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哮喘发作时症状可能更严重,如呼吸困难更明显等。老年人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并且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