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月经紊乱(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量改变等,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稳定及生活方式有关)、血管舒缩症状(潮热,表现为面部颈部发红轰热,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盗汗,夜间睡眠大量出汗,与雌激素缺乏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波动,与雌激素影响神经递质代谢等有关;记忆力减退,与雌激素缺乏影响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等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阴道干涩,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致阴道黏膜等改变;尿频、尿急,与雌激素缺乏致尿道、膀胱黏膜改变等有关)、骨骼肌肉症状(骨质疏松,雌激素下降致骨量丢失加快;关节疼痛,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一、月经紊乱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月经紊乱表现多样,常见的有月经周期延长,可从原本规律的周期变为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一次月经;也有月经周期缩短,表现为月经频发,间隔时间短于21天;还有月经量的改变,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导致贫血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不稳定,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所致,不同个体因卵巢功能衰退的进程不同,月经紊乱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也有差异,年龄越大,尤其是45-55岁左右的女性,发生月经紊乱的概率越高,且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月经紊乱的程度。
二、血管舒缩症状
(一)潮热
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为典型的血管舒缩症状,多表现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感,一般持续1-3分钟。发作频率个体差异大,有的女性一天发作数次,有的则可达十余次甚至更多。其发生机制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调节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潮热发作,年龄较大的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为明显,潮热症状往往更突出,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生活压力大的女性,潮热发作可能会更频繁。
(二)盗汗
患者在夜间或凌晨睡眠时容易出现盗汗现象,表现为睡眠中大量出汗,醒来后发现衣物被褥被汗水浸湿。这也是因为雌激素缺乏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年龄较大且伴有睡眠质量差、焦虑等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盗汗症状可能会较为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三、精神神经症状
(一)情绪波动
围绝经期女性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表现为容易激动、烦躁、焦虑、抑郁等。例如,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莫名感到悲伤、情绪低落,对日常事物提不起兴趣。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年龄较大、性格内向、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的女性,情绪波动往往更为明显,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二)记忆力减退
部分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如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刚说过的话等。这可能与雌激素缺乏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有关,雌激素对维持大脑的正常认知功能有一定作用,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大脑的认知功能受到影响,年龄越大的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为显著,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长期用脑过度、缺乏认知训练的女性,记忆力减退可能会更明显。
四、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一)阴道干涩
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萎缩,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导致阴道干涩,患者可出现性交疼痛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绝经时间较长的围绝经期女性中更为常见,性生活不和谐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而长期阴道干涩还可能增加阴道感染的风险,因为阴道局部的防御能力下降。
(二)尿频、尿急
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这是因为雌激素缺乏导致尿道黏膜变薄、萎缩,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膀胱黏膜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得膀胱的储尿功能和尿道的控尿功能受到影响。年龄较大、有多次分娩史的女性,由于盆底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加上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频、尿急的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
五、骨骼肌肉症状
(一)骨质疏松
雌激素对维持骨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加快,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患者可出现骨痛,疼痛可累及脊柱、骨盆、四肢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且如果伴有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情况,骨质疏松的进展会更快。
(二)关节疼痛
部分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关节疼痛,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这与骨质疏松导致骨结构改变、肌肉力量下降以及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关节周围组织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有旧伤的女性,关节疼痛可能会更为突出,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