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因肩胛背神经走行中受卡压致相应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疾病,发病与解剖、外伤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疼痛、感觉异常、肌肉功能障碍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保守、康复)和手术,可通过保持良好姿势、适度运动预防。
一、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定义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肩胛背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受到卡压,从而引起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肩胛背神经起自颈5神经根,向外下走行于中斜角肌和小菱形肌之间,然后穿过中斜角肌筋膜进入菱形肌,支配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二、发病原因
(一)解剖因素
1.肌肉异常
中斜角肌紧张、痉挛或肥厚等情况可能卡压肩胛背神经。例如,长期不良姿势导致中斜角肌慢性劳损,肌肉纤维发生改变,增厚的肌肉会对经过其间的肩胛背神经产生压迫。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中斜角肌更容易出现紧张等情况,增加了肩胛背神经卡压的风险。
小菱形肌的异常也可能参与卡压。小菱形肌的损伤、炎症等可能导致其周围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肩胛背神经的正常走行。
2.筋膜因素
中斜角肌筋膜的增厚、粘连等可卡压肩胛背神经。筋膜的病理改变可能是由于创伤、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筋膜的异常会限制神经的滑动空间,导致神经卡压。
(二)外伤因素
1.颈部外伤
颈部的急性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颈部肌肉、骨骼等结构损伤,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肩胛背神经卡压。例如,颈部受到撞击后,中斜角肌等结构可能发生水肿、出血,进而压迫肩胛背神经。对于有颈部外伤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肩胛背神经卡压相关症状。
2.慢性损伤
长期重复性的颈部运动,如频繁的转头、耸肩等动作,也可能造成肩胛背神经的慢性卡压。比如,一些需要长期进行肩部大幅度运动的职业,如运动员、焊工等,更容易因慢性损伤引发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
(一)疼痛症状
1.颈部及肩部疼痛
疼痛多为隐痛、酸痛或刺痛,可放射至肩背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不适,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患者可能感觉颈部到肩部有持续的疼痛,在颈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可能存在特殊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佩戴过紧的项链等,也可能增加颈部肌肉紧张,从而诱发疼痛。
2.肩胛区疼痛
疼痛可局限于肩胛区,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肩胛间区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有的患者描述为像被牵拉一样的疼痛。
(二)感觉异常
1.麻木感
患者可能出现肩胛区、肩背部的麻木感,麻木范围与肩胛背神经支配区域一致。麻木感可能在晨起时较为明显,或者在颈部活动后加重。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肩胛背神经卡压,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肩部、肩胛区的不适,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情况。
2.感觉减退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触觉、痛觉等可能较正常区域减弱。
(三)肌肉功能障碍
1.菱形肌和肩胛提肌功能异常
由于神经卡压影响了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情况。表现为肩部活动受限,如外展、上举等动作可能受到影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肌肉力量和功能就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肩胛背神经卡压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肌肉功能障碍,影响其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梳头等动作。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1.压痛检查
在肩胛背神经走行区域进行压痛检查,如中斜角肌部位、小菱形肌部位等。如果在这些部位出现明显压痛,提示可能存在肩胛背神经卡压。例如,按压中斜角肌时患者出现明显的肩部、肩胛区疼痛加剧,可能与肩胛背神经卡压有关。
2.肌肉力量测试
对菱形肌和肩胛提肌进行力量测试,观察肌肉力量是否减弱。如让患者进行耸肩动作,评估肩胛提肌的力量;让患者进行肩胛骨内收动作,评估菱形肌的力量。如果发现肌肉力量明显下降,结合其他表现,有助于诊断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
3.感觉检查
检查肩胛背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包括触觉、痛觉等,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或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颈部骨骼的结构情况,如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有骨质增生等。虽然X线不能直接显示神经卡压情况,但可以排除一些骨骼病变导致的类似症状,如颈椎骨质增生是否压迫神经等。对于有颈部疼痛多年的患者,X线检查有助于初步排查骨骼方面的问题。
2.磁共振成像(MRI)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显示神经、肌肉、筋膜等结构的情况。通过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肩胛背神经周围是否有卡压因素,如增厚的肌肉、粘连的筋膜等。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且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可能不是首选检查方法。
(三)电生理检查
1.肌电图
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神经肌肉的电活动情况。如果存在肩胛背神经卡压,可出现相应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异常,如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有助于明确神经卡压的部位和程度。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五、治疗与康复
(一)非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
休息与制动
让患者适当休息,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如长时间低头、频繁转头等。对于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建议定时改变姿势,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颈部的放松活动。休息和制动可以减少对肩胛背神经的进一步刺激,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常用的热敷方法有热毛巾热敷、热水袋热敷等,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颈部肌肉的按摩,如中斜角肌、小菱形肌等部位的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对神经的卡压。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
牵引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部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牵引的重量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15-30分钟,每天1-2次。
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2.康复训练
颈部肌肉锻炼
进行颈部的伸展、旋转等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例如,进行颈部前屈后伸运动,每次前屈和后伸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颈部左右旋转运动,左右旋转时同样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进行适当的颈部活动锻炼,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肩胛区肌肉锻炼
进行肩胛提肌、菱形肌的锻炼,如进行耸肩运动、肩胛骨内收运动等。耸肩运动可以双手自然下垂,缓慢耸肩,每次保持3-5秒,重复10-15次;肩胛骨内收运动可以双手放在腰部,然后将肩胛骨向中间靠拢,保持3-5秒,重复10-15次。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的保守治疗后,疼痛、麻木等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且肌肉力量明显下降的患者。
2.手术方法
手术主要是解除对肩胛背神经的卡压,如松解紧张的肌肉、切除增厚的筋膜等。手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六、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姿势
1.工作与生活姿势
在工作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座椅高度要合适,使双眼平视电脑屏幕,腰部要有良好的支撑,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其学习时的姿势,纠正不良的书写、坐姿等。
2.睡眠姿势
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cm)为宜,睡眠时保持颈椎处于中立位,避免颈部扭曲。
(二)适度运动
1.颈部运动
定期进行颈部的运动锻炼,如颈部的广播体操、瑜伽中的颈部伸展动作等,增强颈部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对于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颈部损伤。
2.肩部运动
进行肩部的外展、上举等运动,如游泳中的自由泳划水动作等,有助于维持肩胛背神经相关肌肉的良好状态,减少肩胛背神经卡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