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剧烈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活动障碍、局部张力增高与皮温变化、全身症状等。
1.剧烈疼痛
这是最早期且最突出的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即使使用镇痛药物也难以缓解。疼痛性质常为烧灼痛或刺痛,被动牵拉受累肌肉群时(如伸直手指或脚趾),疼痛会显著加剧,这是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2.感觉异常
受累肢体远端出现麻木、感觉减退或过敏,表现为“针刺感”“蚁行感”或感觉迟钝,严重时可出现感觉消失。这是因为神经缺血导致感觉纤维功能障碍,通常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
3.肌肉活动障碍
随着病情进展,受累肌肉出现无力,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屈伸困难,无法完成正常的抓握或蹬地动作。若未及时处理,肌肉会因缺血发生坏死,导致永久性运动功能丧失。
4.局部张力增高与皮温变化
受累肢体筋膜室区域肿胀明显,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坚硬有张力,按压时疼痛剧烈。早期皮肤温度可升高,后期因血液循环障碍,皮温逐渐降低,皮肤颜色苍白或出现发绀。
5.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表现。由于肌肉坏死释放大量肌红蛋白、钾离子等物质,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等并发症,表现为少尿、无尿、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