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疗降低未结合胆红素,需据胆红素水平调整光照强度与时间,特殊人群要精细监测体温等指标,血清胆红素达特定标准可考虑换血疗法防严重并发症且操作需规范,可使用白蛋白等药物辅助但要经医生评估,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有特殊护理要求,需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并随访观察恢复状况。
一、光疗
光疗是降低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光照使胆红素结构发生改变,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对于大部分新生儿黄疸过高情况,可采用光疗干预。光疗时需根据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调整光照强度与时间,同时,针对早产儿等特殊人群,需精细监测体温、肤色等指标,避免光照过度或不足。
二、换血疗法
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特定标准时(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早产儿体重1500g者>256μmol/L、体重1200g者>205μmol/L),可考虑进行换血疗法。该疗法能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操作需在专业医疗机构严格遵循规范进行。
三、药物辅助
可使用白蛋白等药物辅助治疗,白蛋白能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风险。但药物使用需经医生评估,严格遵循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避免不恰当用药。
四、特殊人群护理
早产儿:早产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黄疸代谢能力更弱,光疗时需精细调整光照参数,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体温、胆红素水平等,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低体重儿:需谨慎处理黄疸,密切关注胆红素变化,依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宜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五、监测与随访
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胆红素测定动态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变化,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后需进行随访,观察新生儿黄疸恢复状况,保障无后遗症发生,全面关注新生儿健康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