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手术后反流性胃炎需详细采集病史,观察烧心、反酸、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行胃镜直接观察及病理活检,做24小时食管pH监测了解酸反流情况,还可通过食管胆汁监测判断胆汁反流,儿童及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注意点,综合多种检查结果确诊。
症状观察
烧心:患者常感到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灼热感,这种症状可能在进食后、平卧时加重,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有关。
反酸: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可伴有酸味。
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等。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有时可能含有胆汁。
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镜是诊断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黏膜的情况,查看是否存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例如,可见食管下段黏膜呈红色、粗糙,胃内可能有胆汁反流的表现,胃黏膜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
病理活检:必要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性质,排除其他胃部病变,如胃部肿瘤等。病理检查可发现胃黏膜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原理: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下括约肌上方,连续24小时监测食管内的pH值变化,了解食管内酸反流的情况。
诊断意义:如果监测到食管内pH<4的次数超过一定正常范围,提示存在酸反流,有助于诊断手术后反流性胃炎。一般来说,正常24小时食管pH监测中pH<4的总时间小于4%,反流次数小于30次等。
食管胆汁监测
原理:利用特殊的监测设备检测食管内胆汁反流的情况。可以通过检测胆汁中的胆红素来判断是否存在胆汁反流。
诊断意义:如果食管内胆汁反流指标异常,结合患者的手术史和症状,有助于诊断手术后反流性胃炎。例如,胆汁反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存在胆汁反流相关的胃部炎症。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病史采集需要更耐心地与家长沟通;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综合病史、症状、胃镜及相关监测检查结果来准确诊断手术后反流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