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胆型肝炎是否传染分情况,由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具传染性,包括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非病毒性病因引起的不具传染性,包括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淤胆型肝炎。
一、由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淤胆型肝炎具有传染性
1.甲型肝炎病毒相关淤胆型肝炎: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的淤胆型肝炎患者,其粪便中可排出病毒,接触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可造成传播。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感染风险需重点关注,儿童若接触了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未做好手卫生等,就可能被感染。
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淤胆型肝炎: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导致淤胆型肝炎的患者,其血液中含有乙肝病毒,含有病毒的血液接触他人的伤口等可造成传播。对于成年人,若有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可能感染,而对于儿童,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母婴传播等情况。
3.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淤胆型肝炎: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等。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淤胆型肝炎的患者,其血液中存在丙肝病毒,接触其血液可导致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接触被污染的血液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儿童若因医疗操作等不当接触了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也有感染风险。
二、非病毒性病因引起的淤胆型肝炎不具有传染性
1.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是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引起的肝脏淤胆,如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等,这类淤胆型肝炎是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并非由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引起,所以不具有传染性。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使用相关药物而发生药物性淤胆型肝炎,但与传染无关。
2.酒精性淤胆型肝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病变引起的淤胆型肝炎,是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所致,不涉及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传播,不具有传染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长期大量饮酒者患酒精性淤胆型肝炎风险较高,年龄上无特定偏向,但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饮酒对肝脏的危害更大需重点提醒避免饮酒。
3.自身免疫性淤胆型肝炎: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导致的淤胆型肝炎,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不存在病原体的传染问题,不具有传染性。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发病,与传染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