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孕期预防和新生儿出生后预防两方面降低新生儿黄疸风险,孕期要定期产检、注意饮食生活习惯;新生儿出生后要尽早开奶、保证充足喂养量、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一、孕期预防
1.定期产检:孕妇在孕期应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相关问题,如母婴血型不合等情况,若存在此类问题,医生可提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监测和处理方案。
2.注意饮食与生活习惯: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吸烟、饮酒以及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以维持胎儿的正常生理状态,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
二、新生儿出生后预防
1.尽早开奶: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一般建议在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喂奶。早期频繁喂养可以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帮助胎便排出,而胎便中含有较多胆红素,尽早排出胎便能够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概率。例如有研究表明,早期充分喂养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喂养不及时的新生儿。
2.保证充足喂养量:要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奶量摄入,每天喂养次数应足够,一般新生儿每天需要喂养8-12次左右。充足的奶量摄入可以促进新生儿排便,进一步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如果新生儿喂养不足,可能会导致胎便排出延迟,增加黄疸发生的可能性。
3.观察皮肤黄疸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一般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如果发现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值超过相应日龄、胎龄及风险因素下的光疗标准)、黄疸消退延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黄疸退而复现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4.注意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要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维持在36-37℃之间。适宜的体温有助于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若体温过低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增加黄疸发生风险。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保暖措施,如新生儿暖箱、适宜的包裹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稳定。
5.预防感染:要注意新生儿的护理,保持其皮肤、黏膜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增加黄疸发生的可能性。例如要注意脐部的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感染;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