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不包括肝本身出血但肝脏相关疾病可引发,其机制有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相关的门静脉高压或侵犯血管出血,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有肝脏疾病病史人群需定期监测预防出血,出血时病情凶险需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为降低门静脉压力,身体会建立侧支循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重要的侧支循环之一。当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达到一定程度时,曲张的静脉壁变薄,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7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
肝癌相关:肝癌患者可能出现门静脉癌栓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障碍,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也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另外,肝癌病灶侵犯周围血管,如侵犯肝动脉-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也可能导致出血,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率较低。
不同人群在肝脏相关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特点
儿童人群:儿童肝脏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多因先天性胆道闭锁等肝脏发育异常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相关出血,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血后的救治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血容量相对较少,对失血的耐受能力差等,在处理上需要更精准地评估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肝脏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且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出血的代偿能力下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综合考虑各器官功能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女性人群:在肝脏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方面,与男性并无本质差异,但需要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如妊娠相关肝脏疾病较少见,但如果是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处理时要兼顾妊娠状态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要谨慎选择。
有肝脏疾病病史人群:有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潜在风险,这类人群需要定期监测,早期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等治疗来预防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出血,病情往往较为凶险,治疗上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介入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