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退黄一般从面部开始向躯干、四肢蔓延至手足心,早产儿、有基础疾病新生儿退黄顺序可能异常,生理性黄疸按此规律消退,病理性黄疸退黄顺序及时间常异常,需依病因治疗纠正。
新生儿黄疸退黄通常是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最后到手足心。这是因为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有一定的规律,首先表现为头面部的黄染较为明显,然后依次向身体下方扩散。例如,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先从颜面部开始发黄,之后波及躯干、四肢,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特殊情况的考虑
早产儿:早产儿的肝脏功能相对更不成熟,黄疸消退的顺序可能与足月儿有所不同,但大致也是从相对靠近心脏部位的头面部开始,然后向远端蔓延。由于早产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所以对于早产儿黄疸的监测更为严格,需要密切关注黄疸进展情况,因为其退黄顺序可能受到早产导致的肝脏代谢功能更差等因素影响,黄疸消退时间相对足月儿会更晚,例如有些早产儿黄疸可能2-4周才完全消退。
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如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黄疸退黄顺序可能会受到疾病影响而出现异常。感染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黄疸消退可能会延迟,而且黄疸可能不是按照正常的头面部开始逐渐蔓延的顺序,可能出现黄疸进展迅速或者消退缓慢且顺序异常的情况,这是因为基础疾病干扰了正常的胆红素代谢途径,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促进黄疸的正常消退。
与黄疸类型的关系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退黄顺序符合上述从颜面部开始向四肢蔓延的规律,一般情况良好,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4周消退,足月儿在生后2周内消退。其机制是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尚未成熟,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出现黄疸,随着肝脏功能逐渐成熟,胆红素代谢恢复正常,黄疸按照正常顺序消退。
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比如溶血性黄疸,由于溶血导致大量胆红素产生,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退黄顺序可能也会异常,可能黄疸出现后迅速蔓延至全身,而且消退时间延迟,甚至会反复。这是因为溶血性疾病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引起病理性黄疸,其退黄顺序和时间不受正常生理性黄疸规律的限制,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来纠正退黄顺序异常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