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护、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内镜治疗(胆源性者早期行ERCP及相关治疗)、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时及时手术,选合适方式)及并发症处理(感染选敏感抗生素,多器官功能衰竭行相应支持治疗),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其自身特点。
一、一般治疗
1.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需加强监护频率;老年患者则要注意心、肺、肾功能的综合评估。
2.液体复苏:迅速纠正组织缺氧,维持有效血容量。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计算合适的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对其生长发育等造成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肾功能减退,补液时需谨慎,防止诱发心衰等并发症。
3.营养支持:早期一般采用肠外营养,病情趋于稳定后,尽早进行肠内营养,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营养支持,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肠内营养的时机和方式需根据其消化功能等情况谨慎选择;老年患者营养支持要兼顾其消化吸收能力,保证营养均衡。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胰腺分泌:常用药物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可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2.抑制胰酶活性:如加贝酯等,可尝试抑制胰酶的活性,减轻胰腺自身消化。
三、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早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治疗,如取出胆管结石等,解除胆道梗阻,从而缓解病情。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对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引流术等。手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组织修复能力等特点;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要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
五、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若发生胰腺感染等,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注意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2.多器官功能衰竭:针对出现的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呼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儿童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需更加精细,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考虑其各器官的代偿能力等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