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极度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进行性加重)、出血倾向、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臭等,不同年龄、生理状态及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差异,护理时需密切观察其变化。
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完全不能进食,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肝脏疾病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消化酶的合成等,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同时,可能出现腹胀,与胃肠功能失调、腹水形成等因素相关。
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且进行性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出现黄疸。黄疸程度可反映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例如血清总胆红素每天上升大于17.1μmol/L或每小时大于1μmol/L,提示病情进展迅速。
出血倾向: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以及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等,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表现。
肝性脑病:早期可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失常、睡眠倒错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体内毒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进入脑组织干扰脑的正常功能。
腹水:多见于病情较晚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其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漏入腹腔。
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是由于严重肝脏疾病时,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等因素导致肾功能损害。
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低钠血症可能与水潴留、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有关;低钾血症多与摄入不足、呕吐、利尿剂使用等因素相关,电解质紊乱可进一步加重病情。
肝臭:部分患者可呼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如烂苹果味或鱼腥味等,这是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有效代谢某些物质,产生特殊的挥发性物质所致。
对于不同年龄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等方面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病情进展更迅速,症状相对更隐匿或更易被忽视;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得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重型肝炎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其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基础肝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在护理方面,对于重型肝炎患者需密切观察上述各项临床表现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进展,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