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日龄新生儿黄疸有正常范围,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出生不同时间段血清总胆红素值有别,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溶血病史及低出生体重儿黄疸情况需特殊关注,黄疸过高易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可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初筛或静脉血测血清总胆红素监测,要按建议定期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
一、不同日龄新生儿黄疸正常范围
(一)出生24小时内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应小于102.6μmol/L(6mg/dl),早产儿则应小于136.8μmol/L(8mg/dl)。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早期,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在出生24小时内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而代谢能力相对不足,所以有相应的数值限定。
(二)出生2-3天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随着日龄增加,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逐渐有所改善,但对于早产儿而言,其肝脏等器官发育更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更弱,所以数值相对足月儿更低。
(三)出生4-7天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通常小于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小于285μmol/L(15mg/dl)。到了出生后4-7天,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胆红素代谢情况会进一步变化,但仍有各自的正常范围界定。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黄疸情况
(一)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包括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都更差,所以其黄疸正常范围相对足月儿更低。同时,早产儿如果有感染、窒息等情况,会进一步影响胆红素的代谢,更容易出现黄疸异常升高的情况,需要更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二)有溶血病史的新生儿
如果新生儿存在母婴血型不合等溶血情况,其胆红素生成会明显增多,正常范围的界定就需要更加严格,因为这类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进而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所以需要更早、更频繁地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三)低出生体重儿
低出生体重儿的肝脏等器官功能更不完善,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更弱,其黄疸正常范围与相应日龄的正常新生儿相比会更低,而且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加强黄疸监测。
三、黄疸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重要性
新生儿黄疸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所以密切监测黄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非常关键。
(二)监测方法
可以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无创的胆红素水平初步筛查,也可以通过采集静脉血来准确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于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要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定期监测,如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都要根据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黄疸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