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一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患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常人,有乙肝病史者需密切监测;二是对肝脏功能持续损害,影响代谢功能致血糖、血脂、蛋白质代谢异常,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别,还会使解毒功能下降致体内有毒物质蓄积;三是对全身多系统有不良影响,激活免疫系统致其高负荷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还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受影响情况不同。
一、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毒持续对肝脏进行攻击,会逐渐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据相关研究,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在若干年后会进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例如,长期感染乙肝病毒且病毒载量高的患者,其肝癌的发生风险比未感染人群高出数十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若病情控制不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有乙肝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都需要密切监测病情,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和肝癌的迹象。
二、对肝脏功能的持续损害
1.代谢功能受影响: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慢性乙肝会影响肝脏对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例如,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会出现紊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波动;在脂肪代谢方面,可能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蛋白质代谢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水肿、消瘦等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受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代谢异常会阻碍身体的正常生长;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代谢紊乱可能会加重不适症状。
2.解毒功能下降:肝脏具有解毒功能,能将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排出体外。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会导致体内有毒物质蓄积,如药物、酒精等进入体内后,由于肝脏解毒能力减弱,更容易在体内积累,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长期饮酒的乙肝患者,酒精的解毒主要依赖肝脏,此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会使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加剧。
三、对全身多系统的不良影响
1.免疫系统受累:乙肝病毒感染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长期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免疫系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例如,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出现自身抗体阳性,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情况。不同性别在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反应上可能存在差异,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更为复杂。
2.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肝脏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也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儿童患者若出现长期食欲不振,会影响营养摄入,阻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本就较弱,慢性乙肝导致的消化系统症状会进一步影响其营养状况,加重身体的虚弱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