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性肝衰竭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需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肝功能指标;一般护理,要保证休息与合适体位、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饮食护理,要给予营养支持并限制酒精摄入;并发症护理,针对肝性脑病和感染分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对成人进行心理疏导,对儿童进行心理安抚。
意识状态观察: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是否出现嗜睡、昏迷等情况。酒精性肝衰竭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意识状态的改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患者对意识改变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需及时识别并处理。
肝功能相关指标观察:动态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的变化。这些指标能反映肝脏受损的程度以及病情的发展趋势。例如,胆红素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肝脏的代谢功能进一步恶化。
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时间。休息时可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减轻肝脏的负担。半卧位对于成人和儿童都适用,能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肝脏淤血。
皮肤护理:由于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黄疸等情况,皮肤瘙痒较为常见。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对于儿童患者,皮肤更加娇嫩,更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保护,可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瘙痒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缓解。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酒精性肝衰竭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佳易引发感染。每日进行数次口腔护理,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口腔护理用品,轻柔操作,防止损伤口腔黏膜。
饮食护理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热量供应可保证患者基本能量需求,维生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等功能,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避免过高蛋白质加重肝脏负担,但又要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调整饮食中的营养成分比例。例如,婴儿期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适当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入。
限制酒精摄入:严格禁止患者再次摄入酒精,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酒精会持续损害肝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要坚决杜绝酒精的接触。
并发症护理
肝性脑病护理:如果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相关表现,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要加强护理。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给予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灌肠以清除肠道内积血等,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对于儿童肝性脑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其神经系统的保护和护理,避免刺激,保证休息。
感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咳嗽、腹痛等。一旦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合理选择抗感染措施,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感染,要做好保护性隔离等措施,如减少探视等。
心理护理
成人患者心理疏导:急性酒精性肝衰竭患者可能因疾病的严重程度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等,缓解其不良情绪。
儿童患者心理安抚: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态度、适当的游戏等方式安抚其情绪,减轻其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家长的陪伴在儿童心理护理中也非常重要,要指导家长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