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便秘表现为排便频率减少、排便时用力挣扎且大便干结,喂养因素(母乳或人工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变化等可致便秘,可通过腹部按摩、增加水分摄入、调整喂养方式等非药物干预,操作时需注意新生儿皮肤等情况,便秘久未改善或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便秘的症状表现
(一)排便频率方面
正常新生儿通常每天会有多次排便,一般为2-5次左右,但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排便频率可能相对更频繁些。而新生儿便秘时,排便频率会明显减少,可能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有的新生儿甚至一周左右才排便1次,且排便过程较为艰难。
(二)排便时的表现
1.用力挣扎:新生儿在尝试排便时会出现用力挣扎的情况,面部可能涨得通红,这是因为粪便在肠道内积聚,排出困难,需要用力才能将粪便排出。
2.大便性状异常:便秘时排出的大便通常干结、坚硬,形状多呈颗粒状或者像羊屎蛋一样,这是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所致。
二、可能导致新生儿便秘的因素
(一)喂养因素
1.母乳喂养相关: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的饮食结构会影响乳汁成分进而影响新生儿排便。例如母亲摄入过多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母乳中含有较多刺激性成分,引起新生儿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便秘。另外,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果喂养不足,也可能因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形成的粪便量少,导致便秘。
2.人工喂养相关: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配方奶的成分是关键因素。某些配方奶中的蛋白质组成与母乳不同,可能相对较难消化,容易在新生儿肠道内形成较硬的凝块,导致便秘。而且如果冲调配方奶时比例不当,奶液过稠,也会增加新生儿肠道消化负担,引发便秘。
(二)消化系统发育因素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尤其是肠道的神经调节系统还不完善,这使得粪便在肠道内的传输速度减慢,容易导致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引发便秘。而且新生儿的肛门括约肌相对较紧,也会影响粪便的排出。
(三)其他因素
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对新生儿便秘产生影响。如果新生儿所处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新生儿通过皮肤散失的水分增加,若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肠道内水分减少,粪便干结,就容易引起便秘。另外,新生儿腹部着凉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从而导致便秘。
三、新生儿便秘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腹部按摩:家长可以在新生儿空腹时,以新生儿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新生儿的腹部,每次按摩时间约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有助于粪便排出。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于用力伤害到新生儿的腹部。
2.增加水分摄入: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可以适当增加自身的水分摄入,从而间接增加母乳中的水分含量。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在两次喂奶之间可以适当喂一些温水,补充水分,防止粪便干结。但要注意喂水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奶量摄入。
3.调整喂养方式:如果是人工喂养导致的便秘,可以考虑更换合适的配方奶。在冲调配方奶时要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奶液浓度合适。对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的便秘,要确保新生儿每次都能充分吸吮到母乳,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二)特殊人群(新生儿)温馨提示
新生儿皮肤娇嫩,在进行腹部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清洁和温度适宜,避免因手部不清洁导致新生儿感染,或者因手部温度过低引起新生儿不适。同时,在调整喂养方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和整体状态变化,如果便秘情况长时间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腹胀等,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