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因多样,包括胆石症与胆道感染(胆总管下端梗阻致胆汁反流激活胰酶)、酗酒(刺激胰液分泌、损伤腺泡细胞致胰酶提前激活)、胰管阻塞(结石等致胰管内压升高、胰酶提前激活)、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十二指肠内压增高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手术与创伤(直接损伤胰腺或致胰管梗阻)、代谢障碍(高钙血症激活胰酶、高脂血症影响胰腺血供致组织损伤)、感染因素(某些病毒细菌感染累及胰腺引发炎症),不同病因涉及相应人群因素。
人群因素: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因雌激素等因素影响胆道生理功能,增加胆道疾病发生风险,进而增加SAP发病几率;中老年人群随着胆道系统退行性变,胆石症等胆道疾病发病率升高,也是SAP的高危人群。
酗酒
机制:长期大量饮酒是西方国家SAP的主要病因。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胰液排出受阻;同时,酒精还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使胰酶提前激活,引发胰腺炎症。例如,动物实验发现,长期饮酒的实验动物胰腺组织中可见胰酶异常激活相关的病理改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酗酒的人群,其胰腺长期受到酒精刺激,胰腺组织处于慢性损伤状态,一旦诱因出现,极易引发SAP。
胰管阻塞
机制: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管内压力升高,胰液排泄障碍,胰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比如,胰管结石可堵塞胰管,造成近端胰管扩张、胰液潴留,引发胰腺炎症反应。
人群因素:有胰管先天性发育异常人群,如胰管狭窄等,易出现胰管阻塞情况;胰腺肿瘤患者,随着肿瘤生长可能压迫胰管,也是胰管阻塞的常见原因,这些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SAP。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机制:十二指肠憩室炎、球后溃疡、输入袢综合征等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例如,十二指肠憩室炎时,炎症可能波及胰管开口,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胰酶激活引发胰腺炎症。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油脂饮食等,可能增加十二指肠降段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与SAP的发生相关;有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基础的人群,若不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暴饮暴食等,易诱发SAP。
手术与创伤
机制:腹部手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医源性操作,以及腹部钝挫伤等创伤,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或引起胰管梗阻,导致胰腺炎症。例如,ERCP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器械损伤等原因引发胰腺炎症,进而发展为SAP。
人群因素:接受过腹部手术或有腹部创伤的人群,尤其是手术操作涉及胰腺区域或ERCP术后的患者,是SAP的高危人群,术后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警惕SAP的发生。
代谢障碍
机制:高钙血症可激活胰酶,促进胰液分泌增加;高脂血症可使胰腺毛细血管内脂质栓塞,影响胰腺血供,导致胰腺组织损伤。例如,高钙血症患者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化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引发胰腺炎症反应。
人群因素: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可引起高钙血症疾病的人群,以及肥胖、长期高脂饮食导致高脂血症的人群,都是代谢障碍相关SAP的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群由于内分泌代谢功能变化,也可能出现代谢异常相关情况,增加SAP发病风险。
感染因素
机制: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可累及胰腺,引发胰腺炎症。例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可损伤胰腺组织,激活胰酶,导致胰腺炎发生,严重时可发展为SAP。
人群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等感染,若发生相关病毒感染,引发SAP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后也较易出现重症情况,包括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