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控制基础疾病,乙肝患者规范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积极抗病毒且戒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饮食避免坚硬粗糙、低盐、规律,避免腹压增高,预防便秘和剧烈咳嗽;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已患者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观察症状和复查胃镜等。
一、控制基础疾病
1.乙肝患者:
对于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需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因为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脏病变加重,进而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需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乙肝患者在备孕、妊娠等特殊时期更要密切监测,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病情,从而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几率。
2.丙肝患者:
丙肝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愈丙肝,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阻止丙肝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降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而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丙肝患者都应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儿童丙肝患者也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合适的抗病毒治疗,但要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谨慎权衡。
有饮酒史的丙肝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严格戒酒,因为酒精会进一步损伤肝脏,加重病情,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可能性。
二、健康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
避免坚硬粗糙食物: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坚果、硬饼干等坚硬粗糙的食物,这些食物在通过食管时可能会摩擦食管胃底静脉,导致静脉破裂出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应避免食用过于坚硬的零食,如硬糖等;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可能下降,要特别注意食物的质地,将食物充分咀嚼后再吞咽。
低盐饮食:保持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门静脉高压,从而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男性和女性都应注意控制盐的摄入,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遵循低盐饮食原则,因为高血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高盐饮食的危害更大。
规律饮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胃部急剧扩张,增加门静脉压力,对食管胃底静脉造成不良影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比如上班族要尽量按时就餐,避免因工作繁忙而饥一顿饱一顿。
2.避免腹压增高:
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便秘时排便用力会导致腹压升高,进而增加食管胃底静脉的压力,增加破裂出血的风险。可以通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来促进肠道蠕动。对于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更要注意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女性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肠道蠕动,更要特别注意预防便秘,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等。
避免剧烈咳嗽: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剧烈咳嗽会使腹压瞬间升高,影响食管胃底静脉的压力状态。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减少咳嗽发作的频率。儿童如果患有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避免剧烈咳嗽对食管胃底静脉造成不良影响。
三、定期监测
1.高危人群筛查:
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大量饮酒者等,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一般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男性和女性高危人群都应遵循这一监测频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按时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家族性肝病病史的人群,也属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肝功能、腹部超声等,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
2.病情监测:
如果已经发现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观察是否有呕血、黑便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提示可能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需立即就医。同时要定期复查胃镜,了解静脉曲张的程度是否有进展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监测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耐受性和配合度,儿童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等操作时需要更加谨慎的准备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