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通过特定波长蓝光照射治疗,原理是使胆红素结构改变利于排出降浓度;蓝光照射有常见短期影响如皮肤、体温调节、维生素D代谢方面情况,大量研究表明规范治疗一般无长期不良影响,不规范操作有潜在风险;规范治疗需医护人员严格控时间强度体位等,新生儿护理要保护眼会阴、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监测生命体征;家长要配合医护,关注新生儿情况,医护要精心操作护理保障安全健康。
一、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原理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蓝光照射治疗是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使胆红素发生结构改变,使其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蓝光的波长一般在425-475nm之间,此波长范围的光线对胆红素的光氧化分解作用较强。
二、蓝光照射治疗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常见的短期影响
1.皮肤方面
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皮疹等情况。有研究表明,长时间蓝光照射下,新生儿皮肤水分丢失增加,若不注意保湿,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少数新生儿可能出现散在的皮疹,但一般程度较轻,停止蓝光照射后可逐渐恢复。
皮肤颜色可能有轻微变化,经过蓝光照射后,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色泽改变,但这是治疗黄疸所伴随的正常现象,在黄疸消退后皮肤色泽会逐渐恢复正常。
2.体温调节方面
蓝光照射过程中可能影响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由于蓝光照射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时体温会较基础体温升高1-2℃,此时需要密切监测体温,通过调整蓝光照射的距离、环境温度等措施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36-37.3℃,肛温)。如果体温过高,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代谢等生理功能;体温过低则可能导致新生儿低体温相关的不良影响,如影响酶的活性等。
3.维生素D代谢方面
蓝光照射会分解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从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对于钙磷代谢等有重要作用,不过一般短期的蓝光照射导致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通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临床影响,因为新生儿可以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获取一定量的维生素D,而且在停止蓝光照射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功能会逐渐恢复。
(二)长期影响相关研究情况
目前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规范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一般不会导致长期的不良影响。经过严格监测和正确操作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等方面尚未发现有明确的长期负面效应。例如,多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接受过规范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在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等方面与未发生黄疸或未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无显著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蓝光照射治疗不规范,如照射时间过长、光照强度过高或体温调节不当等,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但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情况,而非蓝光照射治疗本身的必然影响。
三、规范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一)医护人员操作方面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控制蓝光照射的时间、强度和新生儿的体位等。根据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来调整蓝光照射方案,一般足月儿黄疸治疗时,蓝光照射时间可根据胆红素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整,通常每次照射时间可以在8-12小时左右,但需密切观察胆红素下降情况。同时,要定期检查新生儿的皮肤、体温等情况,及时调整照射参数。
(二)新生儿护理方面
对于新生儿,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使用专用的眼罩和尿布遮挡,避免蓝光直接照射眼睛和会阴部造成损伤。
要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湿润,在蓝光照射过程中,由于皮肤水分丢失可能增加,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可通过母乳喂养或静脉补液等方式保证新生儿水分摄入,防止因皮肤干燥等情况加重不适。
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因为蓝光照射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和呼吸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四、特殊人群(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时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作为特殊人群,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时需要特别关注。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了解蓝光照射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和皮肤护理,在蓝光照射期间,根据环境温度适当调整新生儿的包裹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整个蓝光照射过程中要精心操作和护理,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黄疸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将蓝光照射治疗的益处发挥到最大,同时将可能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