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的诊断可从病史采集、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等进行。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如分娩方式、有无窒息等,了解喂养方式、家族病史以及母亲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出血的高危因素。
2.临床症状观察
重点关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的皮肤瘀斑、胃肠道出血、脐带残端渗血等症状。若新生儿出现不哭不闹、意识迟钝、前囟隆起、惊厥、抽搐等表现,也可能提示出血症。
3.实验室检查
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若这些指标延长,则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同时,测定维生素K水平,明确体内维生素K的含量是否缺乏。此外,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4.鉴别诊断
需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可能导致出血的疾病进行鉴别,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