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主要由肾脏相关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致,如肾小球疾病因免疫炎症等损伤滤过膜、肾小管间质疾病因损伤或先天异常致重吸收障碍、全身性疾病像糖尿病肾病等引发,且持续尿蛋白高会使肾脏损伤进展、引发低蛋白血症及相关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尿蛋白高的原因
尿蛋白高主要由肾脏相关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致。
肾小球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其发病机制多与免疫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有关,使原本不能通过滤过膜的蛋白质漏入尿液;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是由于自身免疫紊乱累及肾脏肾小球引发尿蛋白升高。
肾小管间质疾病:间质性肾炎可因感染、药物等因素损伤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使原本能被重吸收的少量蛋白质不能完全重吸收而出现尿蛋白;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也会因肾小管结构或功能先天性异常引发尿蛋白。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长期高血糖损害肾脏血管及肾小球,导致尿蛋白产生;高血压肾损害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进而出现尿蛋白;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异常浆细胞产生大量异常蛋白,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尿蛋白升高。
二、尿蛋白高的危害
肾脏损伤进展:持续的尿蛋白高会对肾脏固有细胞造成损伤,促使肾脏纤维化进程,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而使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低蛋白血症相关影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丢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出现水肿,初始多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水、腹水,影响呼吸等功能;同时低蛋白血症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尿蛋白高伴随的代谢紊乱等因素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患者患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蛋白质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等情况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