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是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表现,妊娠相关病史者出现相关症状需警惕;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需与其他心肌病鉴别;治疗原则与其他心肌病相似,包括一般治疗、针对心衰、心律失常等治疗,严重者需心脏移植;预后不一,部分可缓解,部分预后不良,有病史女性再妊娠可能复发,需医生评估指导。
病因: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营养缺乏(如硒缺乏等)、遗传因素以及妊娠和分娩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尤其是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心肌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还可能有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栓塞症状,如肺栓塞、脑栓塞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妊娠和分娩这一特殊生理阶段会影响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有妊娠相关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围生期心肌病。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发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的表现。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病相鉴别,如扩张型心肌病等。
治疗:治疗原则与其他心肌病相似,包括休息、吸氧、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如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心律失常的处理以及预防栓塞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等治疗手段。
预后: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可缓解,心功能得到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可能死于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栓塞等并发症。其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围生期心肌病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可能会使病情复发,因此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谨慎考虑妊娠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