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Ⅱ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Ⅲ期为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Ⅳ期为临床糖尿病性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且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表现;Ⅴ期为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并出现严重尿毒症表现,不同性别、年龄在各期表现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相关风险更高,儿童糖尿病患者发展到Ⅴ期极为罕见且病情凶险。
1.Ⅰ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是由于糖尿病初期肾脏高灌注所致,男性和女性在这一阶段可能因高血糖等因素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若未及时控制血糖也易进入此期,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肾脏早期就可能出现高滤过状态。
2.Ⅱ期
结构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轻度增宽,但临床上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运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可增高。不同性别在这一期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因素有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若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较快进入更严重的分期,成年糖尿病患者若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也易发展至此期。
3.Ⅲ期
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处于持续升高阶段,在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男性和女性在此期可能因个体差异在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具体数值上略有不同,但总体趋势一致,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进入此期,且长期高血糖病史会加重病情进展。
4.Ⅳ期
临床糖尿病性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大于200μg/min,相当于尿蛋白定量大于0.3g/24h,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患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不同性别在血压升高的发生率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这一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明显水肿、肾功能快速恶化等,儿童糖尿病患者若病程较长且控制不佳,也可能发展到这一较为严重的分期。
5.Ⅴ期
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小于15ml/(min·1.73m2),患者出现严重的尿毒症表现,如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男性和女性在尿毒症的全身症状表现上可能相似,但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症较多,在应对肾衰竭相关并发症时风险更高,儿童糖尿病患者发展到这一期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更为凶险,需要特殊的医疗干预来维持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