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变的妇科常见病,发病与子宫肌层损伤、雌激素异常有关,有月经异常、痛经、子宫增大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测定诊断,对育龄、围绝经期、老年女性影响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诊断治疗。
发病原因
子宫肌层损伤: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可造成子宫肌层损伤,使得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引发子宫腺肌病。比如经产妇发生子宫腺肌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未产妇,就是因为多次妊娠分娩对子宫肌层的损伤机会增多。
雌激素异常: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向肌层侵袭,进而引发子宫腺肌病。
临床表现
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例如部分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经期也会延长,超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
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于月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育龄期女性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且伴有月经量增多,需警惕子宫腺肌病。
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有压痛。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病变情况。
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有轻度升高,不过该指标特异性不高,一些其他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所以不能单纯依靠CA125来确诊子宫腺肌病,但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影响受孕,导致不孕的发生率增加。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若患有子宫腺肌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等,以改善生育状况。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患子宫腺肌病时,月经异常和痛经等症状可能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等。
老年女性:一般来说,老年女性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如果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也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子宫腺肌病等病变,应及时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子宫腺肌病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综合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