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血肿量少且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进展者,需密切观察并定期检查等;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适用于大部分慢性及部分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操作创伤小;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重及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术效果不佳或复发者,创伤相对大,不同人群手术需注意相应要点。
一、保守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血肿量较少且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进展的硬膜下血肿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包括头痛、呕吐、肢体活动等情况。一般需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以监测血肿的变化情况。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防止再出血等情况发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更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儿童患者保守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和恢复潜力与成人不同。
二、手术治疗
1.钻孔引流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以及部分急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相对稳定但血肿较厚的患者。对于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的急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若符合钻孔引流术指征,可考虑该手术。
操作原理:通过颅骨钻孔,置入引流管,将血肿缓慢引流出来。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对于缓解颅内压增高、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有较好效果。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确保手术能安全进行;儿童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术时,要精准操作,根据儿童的颅骨特点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和引流管规格,术后密切观察儿童的头部体征和神经系统反应。
2.开颅血肿清除术
适用情况:对于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较重,如血肿量巨大、伴有脑挫裂伤、脑疝形成趋势等情况,通常需要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术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也可能需要开颅清除血肿。
操作原理:切开颅骨,直接清除血肿,并对受损的脑组织等进行相应处理。该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但创伤相对较大。在手术前后,要做好患者的全面评估和护理。老年患者开颅手术后,要特别注意加强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并发症预防,如肺部感染、脑水肿等;儿童患者开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术后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