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是心脏传导系统某一起搏点提前放电致心脏提前收缩的异常心电活动,按起源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房性P波提前形态异,房室交界性P波异常或无,室性QRS波提前宽大畸形;多数无症状部分有悸等,引发因素分生理(长期熬夜等)和病理(疾病、电解质紊乱);检查靠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生理性早搏去诱因,病理性早搏治原发;儿童避剧烈运动及时就医,老年人管基础病定期体检,孕妇谨慎评估注意休息用药谨慎。
一、定义
心脏早搏是心脏传导系统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放电冲动,致使心脏提前收缩的异常心电活动现象,依据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
二、分类及特点
1.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心电图表现为P波提前出现,其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略有差异;2.房室交界性早搏: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心电图上P波形态异常或无P波显现;3.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心电图可见QRS波群提前出现,且形态宽大畸形,ST段与T波方向通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三、常见症状
多数人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人群可感觉心悸、心跳有停顿感或漏跳感,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胸闷、头晕等表现,症状具体呈现因个体差异及早搏频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四、引发原因
1.生理性因素: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大量饮酒、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均可诱发早搏;2.病理性因素: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时易出现早搏,此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早搏。
五、检查方法
1.心电图:可初步发现早搏情况并判断其类型;2.动态心电图(Holter):能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精准评估早搏发生的频率、分布规律等状况。
六、治疗原则
1.生理性早搏:去除诱因,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量饮用刺激性饮品等,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2.病理性早搏: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针对冠心病进行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控制甲状腺功能等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早搏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问题等,因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完善,早搏可能受生长发育阶段影响;2.老年人: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严格管理,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早搏可能与基础疾病加重相关,日常需定期体检监测心脏状况;3.孕妇:孕期出现早搏需谨慎评估,部分可能与孕期生理变化有关,要注意休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监测,因孕妇情况特殊,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