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症可引发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及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感染常见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血栓栓塞因血液高凝,肾静脉、下肢静脉、肺等可受累;急性肾损伤与有效血容量不足、肾小管损伤等有关;蛋白质代谢紊乱致生长发育迟缓,脂肪代谢紊乱增血栓风险等,需家长密切关注病情,做好护理及规范治疗。
一、感染
1.发生机制:小儿肾病综合症时,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免疫球蛋白丢失,补体成分减少,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使得患儿易发生感染。例如,肾病患儿常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从而削弱了机体的防御功能。
2.常见感染部位: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如肺炎等;其次是泌尿道感染,这与肾病患儿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质等成分,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有关;皮肤也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如皮肤疖肿等。
二、血栓、栓塞并发症
1.发生原因:肾病综合症患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导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量蛋白尿丢失,肝脏合成蛋白增加,尤其是凝血因子,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Ⅸ、Ⅹ等升高,同时抗凝血酶Ⅲ从尿中丢失,血小板功能亢进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液高凝。
2.常见血栓、栓塞表现:肾静脉血栓较为常见,患儿可出现突发腰痛、血尿加重、蛋白尿增多等表现;下肢静脉血栓时可表现为单侧下肢水肿加重、皮温升高、疼痛等;肺栓塞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
三、急性肾损伤
1.发生因素:肾病综合症患儿可能因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血流量下降,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另外,大量蛋白尿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小管腔内管型形成等可导致肾性急性肾损伤。
2.临床表现:患儿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四、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1.蛋白质代谢紊乱: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因为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物质,大量丢失后不能满足小儿正常生长的需求。
2.脂肪代谢紊乱:高脂血症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长期高脂血症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对于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意水分的合理摄入等。对于存在高凝状态的患儿,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但活动量需适度,防止血栓形成。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规范治疗,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