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一个减号(±)一般属可疑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可致暂时弱阳性,去除诱因多恢复正常;若排除生理性因素仍持续,需考虑病理性因素如肾脏疾病。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前驱病史及伴随症状,女性生理期可能影响结果需告知医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要重视,密切监测及控制基础疾病。
生理性因素影响
剧烈运动: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能会出现少量蛋白质。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的代谢变化,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暂时增加,从而使蛋白质漏出。例如,进行长跑、高强度篮球比赛等剧烈运动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尿蛋白弱阳性的情况,一般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尿蛋白可恢复阴性。
发热:体温升高时,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会发生改变,也可能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尿蛋白短暂升高。比如感冒发烧时,体温达到38℃以上,可能会出现尿蛋白±的情况,待体温恢复正常后,需再次检查尿常规,观察尿蛋白情况。
寒冷、精神紧张:寒冷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血管痉挛,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精神紧张时,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也可能对肾脏的滤过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出现尿蛋白±的情况。一般去除寒冷刺激、放松精神后,尿蛋白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可能
如果排除了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尿蛋白仍持续呈±,则需要考虑病理性因素。例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都可能导致尿蛋白异常。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的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滤过增加,可出现尿蛋白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可能逐渐增多。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尿蛋白±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病史,因为儿童肾小球肾炎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要观察儿童是否有水肿、血尿等伴随症状,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可能会有少量经血混入尿液,从而影响尿蛋白的检测结果,导致出现假阳性的尿蛋白±情况。所以女性在生理期前后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要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也会下降,更容易出现肾脏相关疾病。老年人出现尿蛋白±时,要关注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容易并发肾脏病变。要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人群,出现尿蛋白±时,更要重视。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容易累及肾脏,导致肾脏损害进而出现尿蛋白异常。需要密切监测尿蛋白情况,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