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实验室(血液检查)检查及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临床表现有心力衰竭相关表现等,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扩大等,心脏磁共振成像可评估心肌特征,心电图有多种异常,血液检查中BNP等水平升高,需排除其他导致心脏扩大和心衰的疾病。
一、临床表现评估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通常有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还可能有乏力、水肿等表现,水肿可从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缓等;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病情可能加重。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男性通常>55mm,女性通常>50mm,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一般LVEF<50%。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也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室大小和功能情况。
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超声下可观察到心室壁运动幅度普遍降低,反映心肌整体收缩功能减退。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心肌特征性改变:CMR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心肌的体积、质量以及心肌活性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表现为全心扩大,心肌T1加权成像可能有心肌水肿等改变,T2加权成像可显示心肌间质纤维化等情况,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在一些不典型病例的诊断中优势明显,不同年龄人群的心肌特征性改变在CMR下有相应的表现特点。
三、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多种异常,如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等,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能因基础生理状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反映心肌电活动的异常,有助于辅助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患者体内BNP和NT-proBNP水平通常升高,其水平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一个指标,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BNP和NT-proBNP水平相对较低,但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也会有相应变化。
心肌酶谱:一般无特异性升高,但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可能有轻度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的变化,不过需排除其他心肌损伤因素。
五、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疾病,如缺血性心肌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排除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瓣膜性心脏病(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情况)、先天性心脏病(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是否为先天性结构异常导致的心脏扩大等情况)等。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史的患者在鉴别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