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包括胸痛特点和伴随症状,胸痛部位在胸骨后可放射,性质为压榨等且程度重、持续久,诱因有体力活动等;伴随症状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心悸等,需高度重视,症状持续不缓解超20分钟应立即就医,因其有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风险,不同年龄性别表现有差异,及时识别处理关键。
胸痛特点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部、左臂内侧、颈部、咽部或下颌部等。例如,疼痛可能从胸部中央开始,向左肩、左臂的尺侧等区域扩散,这种放射痛是由于心脏的痛觉神经传导至相应的神经节段所致。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可能放射部位略有差异,但总体多集中在上述区域。对于女性患者,有时放射部位可能更不典型,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容易被忽视;老年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功能减退等原因,疼痛放射部位也可能不典型。
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患者感觉胸部有重物压迫感,或者像被紧紧束缚的感觉,这种疼痛性质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局部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引起。一般疼痛程度较稳定型心绞痛更重,持续时间也更长,通常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诱发因素: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如焦虑、愤怒、紧张等)、饱食、寒冷等情况下诱发。体力活动时,心脏做功增加,需氧量增多,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情绪激动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诱发疼痛;饱食后,尤其是进食大量高脂、高热量食物后,胃肠道需要更多血液供应进行消化,导致冠状动脉供血相对减少,加上胃肠胀满可能影响呼吸,进一步加重心肌缺氧,诱发心绞痛;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也可能诱发疼痛。
伴随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的症状。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受损,肺淤血,影响肺部气体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在活动时呼吸困难可能会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可能就有所减退,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能无法平卧,需要端坐呼吸来缓解呼吸困难。
出汗:患者可出现大量冷汗,这是由于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增加。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与普通的生理性出汗不同,这种出汗往往是比较潮湿、黏腻的。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疼痛较为剧烈时。这是因为疼痛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类似于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这种伴随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心悸:患者可感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节律紊乱或心功能改变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悸症状。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心血管疾病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一般超过20分钟),应立即就医,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及时识别和处理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