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肾盂和肾实质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起病急,有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慢性多由急性未彻底治疗或尿路梗阻致,症状隐匿可致肾功能损害。诊断结合症状、体征及检查,治疗分抗感染等。儿童、女性、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症状不典型,女性需注意卫生,老年人病情复杂要谨慎治疗。
一、急性肾盂肾炎
1.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近,更容易发生上行感染,比如性生活后、经期等情况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另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细菌也容易侵入,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
血行感染较少见,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极差或原有严重尿路梗阻者,细菌可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经血运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2.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还可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以及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体检时可发现肾区压痛、叩击痛。
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尿中可出现细菌,尿细菌培养阳性。
二、慢性肾盂肾炎
1.病因
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如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未按疗程规范治疗,致病菌持续存在,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受损;另外,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先天性尿路畸形等也是重要诱因,梗阻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易在局部繁殖,反复引起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2.临床表现
症状相对隐匿,可表现为间歇性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也可伴有腰部酸痛、低热等。
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夜尿增多、肾功能减退等,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尿液检查:可有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尿细菌培养可呈阳性,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异常。
三、诊断与治疗
1.诊断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对于急性肾盂肾炎,根据典型的全身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等可确诊;慢性肾盂肾炎则需要综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发现肾脏有瘢痕形成、肾盂肾盏变形等结构异常来辅助诊断。
2.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疗程为10-14天。
慢性肾盂肾炎在急性发作时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平时要注意去除诱因,如解除尿路梗阻等,同时要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肾盂肾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在治疗时要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且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尿液情况等,家长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按疗程用药,避免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2.女性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性生活后要及时排尿,保持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如果有泌尿系统的基础疾病,如尿路结石等,要积极治疗,预防肾盂肾炎的发生。
3.老年人
老年人患肾盂肾炎时,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情可能较复杂,容易出现并发症。在诊断时要全面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治疗上要谨慎选用抗生素,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基础护理,如鼓励老年人多饮水,观察尿液变化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