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汗症

来源:民福康

多汗症是人体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病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与遗传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有家族聚集性倾向继发性由其他疾病引发如内分泌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多汗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有非药物干预包括保持皮肤清洁用止汗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严重原发性效果不佳时的手术治疗。

一、定义

多汗症是指人体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而多汗症患者的出汗量超出了机体正常调节所需的范围。

二、分类

(一)原发性多汗症

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常见于手掌、足底、腋窝等部位,往往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倾向,通常不伴随其他系统性疾病。

(二)继发性多汗症

由其他疾病所引发,例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可导致多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脊髓损伤等,影响神经调节功能从而引起多汗)、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感染可导致机体发热进而引起出汗增多)等,其出汗情况往往与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相关。

三、病因

(一)原发性多汗症

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基因的突变或遗传背景可能使得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亢进,进而导致局部或全身出汗过多。

(二)继发性多汗症

1.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产热增加,为了散热就会出现多汗现象;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多汗情况。

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患者可能会损伤相关神经中枢,影响对出汗的正常调节;脊髓损伤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导,导致出汗异常。

3.感染性疾病: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从而促使出汗增多来散热。

四、临床表现

(一)局部多汗

以手掌、足底、腋窝等部位最为常见,例如手掌多汗的患者会出现手掌总是湿漉漉的情况,严重时可呈滴汗状,影响书写、握持物品等日常活动;腋窝多汗则会导致衣物被浸湿,产生异味等困扰。

(二)全身多汗

相对较少见,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表现为全身皮肤异常多汗,在轻微活动或安静状态下都可能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可伴有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慌、消瘦等表现。

五、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出汗的起始时间、部位、出汗程度、诱发因素(如运动、情绪紧张等)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系统症状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多汗症。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基础疾病的体征,例如甲状腺是否肿大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三)辅助检查

可根据情况选择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测以排查甲状腺疾病,血糖检测以了解糖尿病情况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性多汗症的基础疾病。

六、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清洗多汗部位,保持皮肤干燥,可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皮肤因长时间潮湿而引发感染等问题。

2.使用止汗剂:局部使用含有铝盐等成分的止汗剂,通过阻塞汗腺导管来减少出汗,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使用。

3.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原发性多汗症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多汗症状;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能诱发多汗的因素。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等,但需谨慎使用,尤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低龄儿童应优先避免使用药物干预。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原发性多汗症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交感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方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机体处于正常温度环境下,局部或者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男女均可出现,无季节差异。多汗症可分为多种类型,一般在25岁后可自然减轻。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原发性多汗症吃什么药?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原发性多汗症,如果只是局限性多汗,一般建议首选外用止汗剂进行治疗,比如临床上最常用到的药物是5%鞣酸溶液、20%-25%氯化铝溶液以及2%-4%甲醛溶液等。而对于因精神因素造成的多汗症,则可以口服抗焦虑、抗精神病和镇静药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口服东莨胆碱、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抑制汗液分泌,必要时再
手脚多汗症属于什么科?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手脚多汗症一般属于神经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科室。 1、神经科:手脚多汗症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是思虑过度、压力过大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原因所致,患者还会伴有失眠、心悸等临床表现。 2、皮肤科:手脚多汗症可能是因为患者局部汗腺功能过于发达,汗腺分泌过多所致。 3、
手掌多汗症怎么治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手掌多汗症可以使用止汗剂缓解症状,如5%鞣酸溶液、5%明矾溶液、20%氯化铝溶液等,具有止汗收敛的作用。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出汗症状,可以使用镇静剂药物缓解,如苯巴比妥;也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其次可以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具有止汗的功效。平时需要注意手部的清洁,防止细菌感
腋下有点臭是什么原因
魏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腋下有点臭可能是汗腺分泌、细菌感染、遗传因素、个人习惯、疾病因素等引起的。 1.汗腺分泌 腋下有大汗腺,其分泌的汗液中含有脂肪酸等成分,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异味。 2.细菌感染 腋下的细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质,产生异味。 3.遗传因素 有些人的汗腺分泌和细菌代谢方式可能与常人不同,导致更容易产生异味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田鲜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麻黄根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 麻黄根能敛汗固表,对于自汗、盗汗等多汗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自汗往往是由于气虚不能固摄汗液所致,麻黄根通过其收敛之性,帮助减少汗液的非正常排出,使体表汗液的排泄恢复正常状态。盗汗多因阴虚内热,入睡后卫阳不固而致汗液外泄,麻黄根能起到一定的敛汗效果,缓解盗汗症状。 需要注意
腋下有异味但不是狐臭的味道怎么回事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腋下有异味但不是狐臭的味道,可能是多汗症、腋部细菌感染等引起。 1.多汗症 多汗症是腋下异味的常见原因之一。腋下的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如果没有及时清洗或处理,就会被细菌分解产生异味。 2.腋部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腋下异味。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 其他原因,如某些食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建议服用维生素B1、谷维素等。如果出汗很多,可以服用一些阿托品和其他抗乙酰胆碱药物,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好心情,戒烟戒酒,少吃辛辣的食物。此外,使用5%明矾溶液每日局部浸泡,以及松树、桉树叶煎剂浸泡,都有一定的效果。
多汗症怎么办?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多汗症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分为神经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神经功能性方面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和压力等。气质性疾病有甲亢,糖尿病,肢端肥大,低血糖,感染性高热性疾病,脊髓肿瘤和交感神经系统等疾病。因此多汗症的治疗首先是防止或者去除可能的病因,防止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对于其他疾病造成的继发多
女性多汗症症状是什么?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多汗症指的是皮肤出汗异常,一般正常人在运动之后或者是在天气高温下工作会大量出汗,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多汗症的会在情绪紧张或波动或受到焦虑或恐吓的时候造成,会有局部的多汗症和全身都汗症两种。
手脚多汗症能根除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手脚多汗症是不能根除的,造成手脚多汗症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神经功能性疾病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遗传基因造成的,还有甲亢,糖尿病都会造成多汗,因此平时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可以喝咖啡和热汤,因为这些都容易造成多汗。
多汗症用什么药
王梅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三甲
治疗多汗证。临床上一般采取外用药物或者内服药物、物理疗法以及手术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常见的内服药为苯巴比妥等;常用的外用药有甲醛溶液、醋酸铝溶液、明矾溶液等。外用药会导致皮肤干燥等刺激反应,使用时要谨慎。针对于伴有情绪焦虑、紧张的患者,导致汗液分泌旺盛,再加用镇静类、抗焦虑的药物等,防止出现多汗。
多汗症是什么原因
王梅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三甲
皮肤汗液排泄量过多称为多汗症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器质性疾病性多汗症和功能性多汗症失调性多汗症。前者多见于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像甲亢垂体功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遗传性综合征等。功能失调性多汗症以精神性出汗为特点,由高度的情绪刺激,像紧张、痛苦、害怕、激动、愤怒等引起的交感神经失调导致的多汗。还有一种是味觉性多汗,吃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喝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手足多汗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脾胃湿热造成。中医认为脾湿主四肢,所以手足多汗要用健脾、利湿、清热的方法治疗,最常用的是四妙丸加减。如果同时伴有脾气暴躁、口干、口苦等,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治疗。脾湿的患者还要注意饮食方面,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