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需从一般评估与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控制及并发症防治、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通过肾功能、尿常规检查评估病情,饮食上根据阶段调整蛋白、盐、水分摄入,适当运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防治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老年、儿童、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
一、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般评估与监测
1.肾功能检查: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血肌酐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成年男性血肌酐正常范围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范围约3.2~7.1mmol/L等,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变化能了解肾功能进展情况。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肾功能指标参考范围不同,需依据儿童具体年龄阶段的正常范围来判断肾功能状态。
2.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中是否有蛋白、红细胞等,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可能受损,血尿也可能与肾功能不全相关,通过尿常规能初步了解肾脏滤过及排泄功能的一些早期变化情况。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不全的不同阶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早期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且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相对较少,能减轻肾脏负担。对于儿童,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同时又不加重肾脏负担,需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蛋白质摄入方案。
盐的摄入:一般建议限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g,对于合并高血压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进一步限制,以避免加重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担。儿童也需注意盐的合理摄入,过多盐摄入可能影响血压等情况,进而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减少,需限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等情况;若尿量正常,可适当补充水分,但也需避免过量。
2.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选择适合其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轻度运动,如慢跑、跳绳等(需根据儿童具体发育情况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疾病控制及并发症防治
1.基础疾病控制
高血压:若患者合并高血压,需积极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害,可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要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若合并高血压,更要谨慎选择降压药物,需根据儿童的血压水平、年龄等多因素综合考虑。
糖尿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等,加重肾功能不全进展,可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如胰岛素等)控制血糖。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要特别注意血糖控制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2.并发症防治
贫血: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贫血,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等纠正贫血。儿童出现贫血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等因素,合理补充相关物质来纠正贫血。
钙磷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时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可通过饮食调整及药物(如钙剂、磷结合剂等)来调节钙磷平衡,避免出现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谨慎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要更加个体化,同时要注意生活护理等方面,如防止跌倒等。
2.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要注重生长发育情况,治疗方案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需求,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定期评估儿童的肾功能、生长指标等,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情况较为复杂,要密切监测母儿情况,肾功能可能在妊娠期发生变化,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和母亲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且能控制母亲病情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