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等重且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的胸痛,及疼痛后24-48小时左右出现的一般38℃左右、持续约1周的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典型症状包括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胃肠道症状,心功能不全致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包括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等,及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致脑供血不足的晕厥,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在各症状表现上有不同特点。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疼痛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例如,部分患者胸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人群胸痛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仍需高度警惕。
3.性别因素影响: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胸痛表现有时不完全相同,女性患者胸痛症状相对不典型的情况可能更多见。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的风险较高,且胸痛表现可能更具隐匿性。
5.病史影响:有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时更要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且其胸痛特点可能与既往心绞痛有所不同。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这是由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发热。
2.其他全身症状:还可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等。年龄较大患者全身症状相对可能更不典型,儿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罕见,全身症状表现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女性患者全身症状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表现不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或加重。
二、不典型症状
(一)胃肠道症状
1.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胃肠道症状,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有的患者以剧烈呕吐为首发症状就诊。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本身可能较弱,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胃肠道症状更易被忽视,儿童几乎不会以此为首发表现。
3.性别因素影响:女性患者胃肠道症状作为不典型表现时,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及症状感知差异有关。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可能使胃肠道症状不典型性更明显,易干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
5.病史影响: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时更难判断是否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
(二)呼吸困难
1.表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等表现。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引起。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心功能储备较差,发生呼吸困难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儿童极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致呼吸困难。
3.性别因素影响:女性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作为不典型症状时,可能未被及时重视,因为女性呼吸困难还可能与其他呼吸系统等疾病相关。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功能负担,使呼吸困难表现更易出现且更不典型。
5.病史影响:有肺部疾病或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症状混淆,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难度。
(三)晕厥
1.表现:部分患者可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发生晕厥时更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儿童几乎不会因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晕厥。
3.性别因素影响:女性患者出现晕厥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晕厥相对男性可能更不易首先被考虑到。
4.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增加了晕厥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风险。
5.病史影响: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晕厥时急性心肌梗死是需要排除的重要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