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为什么会出现管型尿

来源:民福康

管型尿是尿液中出现由蛋白质、细胞或其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肾病出现管型尿机制包括肾小球疾病相关(滤过膜损伤、细胞成分参与)和肾小管-间质疾病相关(肾小管功能异常、尿液成分改变),不同肾病类型管型尿有不同特点,儿童和老年肾病出现管型尿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管型尿的定义

管型尿是指在尿液中出现管型,管型是由蛋白质、细胞或其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二、肾病出现管型尿的机制

(一)肾小球疾病相关管型尿

1.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如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能限制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通过,但患病时,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容易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例如,在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中,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滤过膜结构和功能破坏,大量血浆蛋白滤出。这些蛋白质进入肾小管后,在肾小管内浓缩、凝固,形成管型。

以膜性肾病为例,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有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增厚,通透性明显改变,大量蛋白质从肾小球滤出,进而形成管型尿。

2.细胞成分的参与

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内的细胞会发生变化,如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内的炎症细胞浸润等。这些细胞脱落后进入肾小管,与蛋白质等成分一起形成管型。例如,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可进入肾小管,与蛋白质等物质共同构成管型的核心成分,进而形成细胞管型等。

(二)肾小管-间质疾病相关管型尿

1.肾小管功能异常

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分泌等功能。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肾小管间质肾炎等,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蛋白质等不能被正常重吸收而进入尿液。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本身也可能产生异常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肾小管内聚集、凝固形成管型。例如,在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中,某些药物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异常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

以镇痛剂肾病为例,长期服用镇痛剂可损伤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功能受损,蛋白质等成分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导致管型尿的出现。

2.尿液成分改变

肾病时,尿液的酸碱度、渗透压等成分可能发生改变。例如,在酸性尿液中,蛋白质更容易凝固。当肾病患者尿液的酸碱度等发生变化时,有利于管型的形成。比如,一些肾小球疾病患者由于疾病导致尿液酸碱平衡失调,使得蛋白质等更容易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管型。

三、不同肾病类型对应的管型尿特点

(一)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

常见红细胞管型,这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从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与蛋白质等成分一起形成红细胞管型。同时,也可能出现透明管型增多,透明管型主要由T-H糖蛋白等组成,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可能会增多。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可见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变性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凝聚在管型基质上形成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长期受损,不断有蛋白质等成分进入肾小管形成管型,且管型在肾小管内停留时间较长,进一步变性形成颗粒管型。

(二)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尿中可出现大量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肾小管内蛋白质含量极高,容易形成各种管型,其中以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较为常见。

(三)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时,可出现白细胞管型,这是因为肾小管-间质炎症时,大量白细胞浸润肾小管,白细胞与蛋白质等成分形成白细胞管型。同时,也可能有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脱落,与蛋白质等形成上皮细胞管型。

四、特殊人群肾病出现管型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肾病

1.特点

儿童肾病如紫癜性肾炎等,出现管型尿的机制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的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疾病过程中管型尿的表现可能有其特点。例如,紫癜性肾炎的儿童可能出现红细胞管型等,且儿童对肾病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注意事项

儿童肾病患者出现管型尿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肾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避免儿童感染等加重肾病的因素。

(二)老年肾病

1.特点

老年肾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等,出现管型尿时,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其管型尿的形成与老年肾脏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导致的肾脏损伤有关。例如,糖尿病肾病的老年患者,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容易出现各种管型尿。

2.注意事项

老年肾病患者出现管型尿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在治疗肾病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在用药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支持,因为肾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丢失,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老年人的康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管型尿
管型尿主要是指肾小管内以蛋白质为主的物质凝固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肉眼不可见,借助尿沉渣显微镜可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颗粒管型尿是什么意思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颗粒管型尿是指尿液中存在颗粒管型。 患者排尿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以及肾小管上皮脱落的细胞,聚集体后,可形成颗粒管型,临床上称为颗粒管型尿,常见于剧烈运动、肾脏疾病等情况,机体可出现发热、疼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并不利于机体康健。 出现颗粒管型尿的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检查,若是因剧烈运动导致的,患者需停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表现、关节肌肉症状、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心肺表现、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表现、其他等。 1.皮肤黏膜表现 如面部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特征,还可出现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等。皮肤损害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提示疾病活动。 2.关节肌肉症状 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精神症状、血液系统异常、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阳性等。 1.面部蝶形红斑 面部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较为典型的皮肤表现,通常分布于鼻梁和双颧颊部,呈对称性的红斑。 2.盘状红斑 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
只做尿常规可以查出肾炎吗
张昱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通常情况下,只做尿常规可以查出肾炎。 尿常规主要包括外观、比重、PH值、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肾炎疾病期间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异常的情况。所以,疑似存在肾炎疾病的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炎症引起的尿液异常指标,帮助医生查出疾病。 建议明确
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
刘文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高血压肾病可以分为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肾小动脉硬化,其症状是不是会高血压程度有关。 1、良性肾小动脉硬化 患者疾病早期一般会出现夜尿增多的症状,随肾脏进一步损伤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表现。 2、恶性肾小动脉硬化 患者短时间内血压一般会迅速升高,其舒张压可达到130mmHg及以上,并且通常会伴有眼底血管
肾病为什么会出现管型尿
刘文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肾病出现管型尿是不是会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异常有关。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管型尿的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此类肾病可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异常,进而使蛋白质在肾小管腔内凝聚、沉淀,引起管型尿。对于肾病引起的管型尿,患者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肾病
膜性肾病管型尿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膜性肾病一般不会出现管型尿。 管型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由蛋白质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体,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存在病变。而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一般不会导致肾小管病变,所以不会出现管型尿。膜性肾病患者尿液一般以蛋白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高血压、水肿等症状。 膜性肾病患者日常饮食需
尿中有沉淀物是肾病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尿中有沉淀物可能是肾病,但不排除与其他因素有关。 临床上常见的肾病有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癌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肾功能受损,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蛋白质尿或管型尿,这些物质可在尿液中形成沉淀。但是其他因素也可引起这种情况,比如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结石、膀胱癌等。所以,不能单纯依据尿中有沉淀物这一
尿常规可以查出慢性肾病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尿常规不可以直接检查出慢性肾病,但是尿常规检查结果有利于医生诊断慢性肾病。 尿常规检查中包括尿液的外观、理性参数以及尿液化学成分分析等项目,而慢性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尿比重下降等症状。所以,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阳性,常提示患者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白细胞阳性以及颗粒管型多提示患者存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标准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一般指流行性出血热,其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1、流行病史 患者在发病前进入过疫区,且与啮齿动物存在接触史,特别是在受到啮齿动物排泄物污染的农田、林区、地下室等环境中有过活动史。 2、临床表现 患者具有急性发热,伴随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什么是尿酸性肾病
刘秀萍 主任医师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尿酸性肾病是指体内的尿酸代谢异常,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有尿酸结石、尿酸升高以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水肿、小分子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尿酸性肾病患者在治疗方面应该积极控制尿酸水平,如伴有肾损伤,建议结合中医中药治疗,保肾降尿酸,减少痛风发作,改善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延缓肾衰
我国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现状如何
马玉华 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我国血液透析患者非常多,尤其是近20年治疗人数涨了6倍。肾病血液透析整体治疗质量地区域差异特别显著。比如我国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而我国偏远地区透析的质量与沿海地区或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一只眼皮肿是肾病
杨彦芳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眼睑浮肿总体来说,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第一个肾脏,有浮肿的时候,首先要去查查尿里面有没有蛋白,如果完全没有蛋白尿,肾脏引起的浮肿可能性就很小。第二个肝脏,既往有没有肝脏疾病,肝功能怎么样,血浆白蛋白低不低。第三个心脏,心衰的时候可以出现浮肿。第四个甲状腺,甲状腺功能疾病,也可以出现浮肿。如果出现单侧一侧的眼睑浮肿,如果有眼周围红、痒,要
蜡样管型尿见于什么病
王晓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蜡样管型尿多见于肾脏疾病,这种病变有可能是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蜡样管型尿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肾内科就诊,做好肾脏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查明具体病因后对症治疗;必要时还要进行透析治疗甚至进行肾移植手术,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喝水、多排尿。
糖尿病肾病几期会腰疼
孙明明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二医院 三甲
糖尿病出现腰疼有可能在一到五期都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肾功能下降,肌酐升高滤过功能下降,大量白蛋白渗出可有腰疼但不是主要表现,主要表现是头晕乏力、食欲下降、颜面双下肢水肿、贫血、大量蛋白尿等。因此,糖尿病肾病也可以没有腰疼。腰疼也可以是由于腰部肌肉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等引起。糖尿病早期要及时控制好血糖,以防发展为肝肾功能损害。
颗粒管型尿见于什么病
孙先华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颗粒管型尿常见于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肾脏疾病会导致肾脏的滤过功能异常,有大量的蛋白进入到尿液中,就容易形成颗粒管型,还伴有浮肿症状。如果只是偶尔出现颗粒管型尿,可能为生理性因素引起,比如剧烈运动、过量食用高蛋白食物等。
免费咨询